雪域高原上的奋斗传奇
——评《幸福歌声传四方》
易闰丹

 

    千百年来,贫困,一直是世界人民共同面对的一个亘古难题。“十三五”时期,我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规模推进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成效之显著、影响之深远,前所未有、世所罕见,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为了取得脱贫攻坚这场战役的胜利,究竟做了什么?也许,在达真的这本《幸福歌声传四方》中可以找到部分答案。

    达真是一位土生土长的甘孜藏族作家。为了完成这部作品,达真耗费近两年的时间,深入走访调查了甘孜州的18个贫困县(市),将这18个县(市)的脱贫策略、过程、结果融入到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故事中,描绘出雪域高原上一幅宏伟壮阔的时代画卷。

    全书主线由三个部分组成,自信篇、精准篇与福祉篇,对应的逻辑线分别是初心、使命、中国梦。从全国上下的援藏扶贫干部深入基层,走近贫困群众,再到建卡贫困户在党的帮助下走完艰辛的脱贫历程,最后受过帮扶的年轻一代通过各种各样的教育之后,成长为祖国发展的有生力量,为自己的家乡建设添砖加瓦。整个扶贫的过程,不仅仅是消灭贫困、走向小康的过程,更是一个生生不息、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

    在第一部分中,一个个扶贫干部们带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带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使命,来到川西这片贫瘠的土地,给每一位当地人民带去通往光明未来的地图。但仅仅是这项工作的开展,就已经充满了困难险阻。暂不提高原恶劣的气候、简陋的生活条件,巨大的文化隔阂使最基本的交流都成为困难。第一书记、援藏工作队队员郭开春、县扶贫局局长肖东红等人,用他们的行动交出了第一份答卷。一次又一次地深入基层,实地走访每一户扶贫对象,为村里年迈的老人添置衣物,喂饭聊天,帮助村民解决医保报销的问题……尽管语言不相通,但汉藏之间的情谊相通。干群之间的鱼水之情,便是破冰最好的钥匙。

    在精准篇中,达真将关于甘孜州18个地区的脱贫之路的18个故事娓娓道来。甘孜壮丽的山河、神秘迷人的传说为当地的旅游业发展插上了翅膀。丹巴、康定、稻城、色达……这些耳熟能详的旅游胜地,吸引着世界各地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打卡。丹巴老人更登拉布站在家门修好的岔路口感叹道:“好日子来了,我还想再活五百年。”老人发自内心的感慨,印证了精准扶贫工作的成功。

    在福祉篇中,我们又看到了在扶贫政策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甘孜娃娃们的风采。乔秀,在“9+3”免费职业教育学校的帮助下完成了学业之后,在家人的鼓励之下回到了甘孜,成为了一名乡村扶贫书记。工作后不久,她就像曾经帮助过她的校长那样,帮助建卡贫困户呷花一家,从牛棚搬到了水电齐全的安居房中,并帮助其完成了思想观念上的转变。如乔秀一般,在“教育+扶贫”的模式下,越来越多的贫困地区孩子有机会接受到高等教育,走出大山。当受到教育的年轻一代成长起来之后,他们回到家乡,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引领着家乡在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扶贫工作经过这样的薪火相传,代际贫困才能被彻底阻断。由此可见,扶贫不能只扶“口袋”,更应扶“脑袋”。

    作为一部报告文学作品,《幸福歌声传四方》无疑是成功的。这本书里没有漫无边际的夸夸其谈,没有空洞的颂歌,也没有冰冷的数字铺排,而是通过作者走访调查,由扶贫干部们亲身经历并讲述的一个个故事构成的,字里行间展示出干群之间、汉藏之间的深厚情谊。这些温暖而美好的中国故事里,有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坚持,也有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知耻而后勇的拼搏精神。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带我们走进人间天堂。青稞酒、酥油茶会更加香甜。幸福的歌声传遍四方。”在新时代,这条“天路”有了新的内涵。但不变的是,这条由中国共产党人铺就的“天路”,通往的依旧是“人间天堂”。《幸福歌声传四方》记录的,正是这条路上的温暖故事。

当前:4版(2021年01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