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步作文教学 怎么克服畏难心理
四川省通江县诺水河镇中心小学   张敏

 

    起步作文教学是考验语文老师能力的一大难题。如何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组织作文素材,增强表达能力,从而喜欢上作文课?在写作指导中,我将重点放在让学生有兴趣学、愿意学、乐于学上,取得了一些效果。

    从身边的事物着眼,让学生有兴趣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激发学生“乐之”的情绪,教师要认真讲解范文。通过对教材中的美文,比如,《金色的草地》,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蒲公英早上和傍晚会合拢,中午的时候会张开。张开的时候,遍地是金黄色;《美丽的小兴安岭》,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是不同的,各有各的美,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大自然的声音》,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风、水、动物等发出的声音如演奏如歌唱,需要我们细细聆听;《父亲、树林和鸟》,人、树林、鸟,观察欣赏却不伤害,又美又有趣,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乡村学校的孩子,有更多接触、感受大自然的机会,对这些课文的重点讲解,更容易让孩子们在聆听中感受到共鸣的快乐。这样,学生从内心感受到文学是一种亲切、美丽而有趣的东西,便乐于拿起笔来,把所见所思写出来。

    从词语到语句,让学生愿意学

    鼓励学生大胆“快乐”地说。指导小学生看图,也是激发学生写作意愿的重要部分。在指导学生看图时,我先让他们细细观察,再用自己的话把图的意思概括出来。同学们反应很快:“一叶知秋”“金色海洋”“果实累累”……一连串的词语脱口而出。我又发问:“什么是金色的海洋?哪里看得出硕果累累?”这时,同学们就说得更加具体了。

    会说的孩子往往都会写。如果能让学生对表达没有害怕心理并且有东西能表达,学生就会乐写、愿写,作文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

    边走边看边想,让学生乐于学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如果能够引导学生找到“开始说话”的点, 那么就打开了学生作文的大门。布置关于秋天的习作前,我带着学生们置身于大自然当中,边走边观察。我提问:“在你的眼里,秋天都有哪些美景?除了美丽的景色,还有什么是秋天带给我们的喜悦?”有的学生说:“秋天树叶红了,一片片飘落下来,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毯子,踏上去舒服极了。”有的学生说:“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金黄的稻子笑弯了腰,随风摇摆着,这是它在炫耀自己的美呢!”还有的学生说:“秋天除了山美、水美之外,小动物也十分可爱,它们让秋天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学生玩得高兴,自然也说得兴致勃勃,写起作文来也就不难了。

 

当前:3版(2021年01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