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曲县首邑学校:扶志扶智以爱育苗助脱贫
芦蕊

 

    “首邑学校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了!”2月25日,党中央、国务院表彰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山西太原阳曲县首邑学校光荣上榜。

    探索教育扶贫新模式

    平整的塑胶跑道、宽敞明亮的教室,整洁的食堂……首邑学校的校园是全县最漂亮的。

    该校创建前,阳曲县贫困山区的教育资源比较分散,多采用复式教学,一名教师往往要同时教多个科目,教育教学力量比较薄弱。2017年,阳曲县委、县政府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落实“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脱贫防返贫”战略,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让贫困山区的孩子享受到更加均衡的教育,将原大盂中学改建成了这所九年一贯制的教育扶贫学校。

    阳曲县重组县域教育资源,探索教育扶贫新模式,由首邑学校吸收全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及单亲、留守儿童,提供全免费、全封闭就读服务。学生的四季校服、宿舍被褥及学习资料、文具,乃至伙食费、每周往返交通费等,都由政府按照每生每年5000元的标准兜底支付。

    如今,该校学生已由2017年的110人发展到627人,其中贫困学生占46%,留守儿童占51%。学校聘用的生活教师、厨师等员工,均为经过统一培训的贫困学生家长,在校务工收入可贴补家用,而更多贫困家庭的家长也得以抽出时间和精力外出就业增收。

    既当老师又当“爸妈”

    “马上春天了,孩子又长高了一截,该给他添春装了……”28岁的王丽红是首邑学校五年级的一位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她所说的“孩子”其实是班里一名常年住校的孤儿。每周五,其他学生都坐校车回了家,这个孩子则与另外十几名同学留宿学校。

    作为班主任,王丽红担负着照顾他们的责任,辅导作业、照顾饮食,既是老师,又是“妈妈”。为了同时照顾好学生和自己年仅两岁的孩子,王丽红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还将母亲从老家请来帮忙,平时给自家孩子买什么零食,她也会给班里的孩子留一份。

    王丽红老师并非个例,在首邑学校,老师在休息日同样也很忙碌。他们平常与学生同吃同住,周五送学生回村,周六陪伴留校学生,周日再接学生返校。有的时候留校儿童生了病,老师还会精心照料。

    为了掌握学生的家庭情况,学校经常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大家访,足迹遍布全县10个乡镇50多个自然村,受访的贫困户和单亲、留守儿童家庭累计达700余户。看到有的女生在家没有独立卧室,老师便指导、帮助家长为孩子辟出一间小屋;有的家长患有精神残疾,校方便联系有关部门提供对口帮扶;有一名孩子与患有白内障的奶奶相依为命,学校多方联系帮老人治疗……在孩子们心中,这些老师就是“爸爸妈妈”。

    呵护学生快乐成长

    9岁的文文经过一年的学习训练,已是学校小有名气的拉丁舞高手。

    拉丁舞、高尔夫、滑板、跆拳道……很难想象在这么偏远的学校,居然有如此时尚的课程。

    学校刚成立时,虽然开设有体育课,但受条件限制,课程内容比较单一。为改善文体教育水平,学校联系爱心人士,为孩子们引入了篮球、拉丁舞、高尔夫、滑板、跆拳道等课程,让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打开眼界,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部分来自山区的孩子在刚入校时还未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学校通过每日三读励志信、建立学生成长册、学生生活行为养成的“三大步”教育,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此外,学校还开设了德育超市,鼓励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获得德育币,来换取学习和生活用品。如今,孩子们衣着干净整洁,行为大方有礼,态度阳光向上,充分体会着成长的快乐。

    “帮扶一生、脱贫一户、致富一家”,首邑学校的创建推动了精准脱贫,从物质帮扶到精神培育,有效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2019年,该校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当前:3版(2021年03月05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