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烟袅袅云天外,红墙瓦舍春满园……随着移风易俗工作深入开展,吉林大地上渐渐形成了文明节俭、健康祥和的氛围,不仅弘扬了新时代文明新风,也赋予了社会更多活力与魅力。
2月5日至3月15日,吉林省文明办组织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在全省农村开展以“推动移风易俗助力疫情防控”为主题的文明实践月活动,以文明新风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依托平台载体
按下宣传引导“快进键”
“老姨,我们结婚的日子改了,年后看疫情情况再定。”不久前,通榆县团结乡民主村易地搬迁小区村民李健手机不离手,不停电话通知亲戚朋友婚事改期的事情。“村里的志愿者来宣传好几次,大喇叭里也播,咱不能给政府添麻烦,要响应婚事缓办的号召,所以日子就改期了。”李健一手拿着《通榆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就“推动移风易俗 助力疫情防控”给群众的一封信》,一边操起手机又开始拨号。据不完全统计,该县通过“网上+网下”形式开展立体化宣传。春节期间,全县红事缓办110余次,丧事简办90余次,余事不办200余件。
据悉,春节期间通化市共出动宣传车770台次,发放宣传单18万张,劝导农民群众不串门、不聚集、少外出,提倡“喜事缓办,丧事简办,宴会不办”。农村地区制作并悬挂宣传宣传条幅3000余条,798个行政村“大喇叭”“村村响”全部启动,每天12小时循环播放,使疫情防控和移风易俗相关的要求“飞入寻常百姓家”。
伊通满族自治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精心组织编制了“春节七天乐文明满伊城”网络春晚,包含志愿服务、团结抗疫、文明倡导、传统美德、核心价值观等多项内容,营造了人人交流文明,人人倡导文明、人人争做文明的浓厚氛围。
梨树县、磐石市和公主岭市分别围绕移风易俗十二条制作短视频《光影战疫移风易俗》《磐石市“推动移风易俗助力疫情防控”倡议书》和《迎新春防疫情移风易俗十二条》H5作品,传递文明新风,助力疫情防控。
提升服务水平
深耕文明实践新天地
移风易俗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加速器。
吉林省文明办组织全省各地开展“六个一”活动,即写好一封信、算好一笔账、讲好一组故事、树好一批典型、做好一次承诺、出台一项制度,把活动开展与疫情防控、生产生活结合起来,引领社会文明新风。
大安市把推进移风易俗改革、培育文明乡风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铸魂工程,党员干部争当流动“宣传员”,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勇当红白喜事“监督员”,推动群众树立新风正气;甘当文明行为“示范员”,引领群众破旧立新;竞当遵守规矩“战斗员”,持续用力、久久为功,社风民风呈现大好态势。
特殊时期,吉林全省志愿行动正在进行时,为群众送上寒冬中的一丝温暖。白城市组织未成年人开展“缤纷冬日德润童心”系列主题活动;白山市组织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和新春走访慰问道德模范、白山好人等系列暖心活动;扶余市志愿者积极开展“邻里守望”爱心活动;柳河县志愿者们分别走访慰问现役军人家属、困难退役军人、烈属、贫困户、贫困学生,为他们送上新春祝福;前郭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立自上而下、覆盖全县的三级网络志愿服务工作架构,招募各地各类志愿者队伍180支、2530余人,组成网络志愿服务;长春新区为志愿者开展企业集中走访活动,为1000户企业送去春联2000副、“福”字6000个,为在长春过年人员,提供必要生活保障;乾安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深入实施“绿水青山”清洁家园行动,结合爱国卫生运动,重点抓好各责任区域的环境卫生,广泛开展“垃圾不落地”活动,全面优化城市环境、擦亮城市名片、提升城市颜值;梅河口市组织秧歌队、舞龙舞狮队进行主题秧歌展演,为市民群众献上文明实践活动的一道道“文化大餐”,有力提升了全市群众的喜悦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夯实基层基础
筑起防控铜墙铁壁
长春市指导各级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传达、解读移风易俗“十二条”,加强疫情防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群众的个人防护意识,强化遵守秩序、移风易俗的社会责任意识,凝聚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战“疫”共识。
去年年末,蛟河市创造性地启动了公职人员做志愿者担任单元长的工作模式,让疫情防控工作更快速、更精准,织密网络,筑牢防线。4827名志愿者共建立单元微信群4827个,他们入户走访,在蛟河城区实现无死角、全覆盖,打通一条疫情排查管控的精准、高效通道。
在白山市的医院、商场、客运总站、居民小区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也总能看到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总队100余名志愿者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和为人们发放口罩的身影,他们为有效阻断疫情传播贡献了重要力量。
敦化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通过在全市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实施“孝贤村”建设工程,继续建设“农村文化礼堂”,同时结合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推动移风易俗等工作,助力全市疫情防控工作,加强社会综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