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什么样的城市才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人才、资本热情涌入?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九原区从提升城市内涵入手,通过营造优美宜居的生态环境、包容开放的人文环境和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城。
让城市环境更宜居
一座城市的生态环境,是外地投资者对这座城市“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第一印象。哪里生态环境好、宜居程度高,人才就往哪里去,技术、资金、项目就往哪里聚集。九原区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整个城市发展和建设中,用整洁优美的城市形象为营商环境加分。
一方面,不断进行环境整治,守护碧水蓝天。持续实施“蓝天工程”“碧水工程”“净土工程”。推进包头第三热电厂煤场抑尘治理工程、神华煤化工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工程、明拓铬业固废堆场封闭工程、华电包头公司储灰场扩建项目等4项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项目。清理取缔了辖区内129家“污”类企业,持续开展燃煤整治,推广使用清洁能源。
另一方面,不断进行宜居城市建设。九原区围绕创建国家园林生态城市,积极协调市级相关部门组织实施赛汗塔拉提档升级改扩建工程、建设路东游园、民悦小区人防小游园、振翔小区西侧小游园等绿化工程,推进绿色城市建设,让老百姓家门口的绿色生态品质不断提升,享受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 2020年,九原区新增绿地面积约253万平方米,九原大道带状公园、二道沙河河道景观、四道沙河河道景观甚至是老旧小区及九原工业园区都成了一道道风景。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九原区城区绿地覆盖率48.8%,绿地率42.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33.7平方米,正在向生态花园城迈进。
去年落户九原区的包头市蒙珈美牛羊肉生产加工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说,自然生态环境好不好,不是简单的气候条件问题,更能体现出这个地区是不是贯彻了绿色发展理念,是不是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之路,这是他们选址的主要依据之一。
让人文环境更温暖
好的营商环境根本上体现在为给企业和居民个人提供最大便利的工作生活环境,只有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才能让企业宜于发展、让居民宜于生活。
九原区教育局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10项服务措施》,对教师资格证认定、民办学校设置审批、学籍异地办理的时间及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园、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的优待政策等10项内容进行说明,让外来打工人员子女更加公平地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同时,为了让本地居民和外地来包创业人员更加便利地享受到各类公共服务,九原区不断完善商业、文体、休闲等居住配套功能,推动城乡便民服务设施建设,多层次打造一刻钟、半小时便民服务圈。
同时,教育医疗、商贸流通等公共配套设施也在不断完善,5G、大数据平台等新兴基础设施也在加快建设,城市功能不断升级,先进城市生活场景加快营造,现代城区魅力日益彰显。
要让在九原创业、生活的人们切实感受到宾至如归的城市温度——这就是九原区构建现代、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的意义所在。
让政务环境更高效
企业的发展全程需要和政府部门打交道,如何给企业提供更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让企业发展一路畅通?
2020年12月,九原区制定出台《九原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若干措施》,包括提升企业便利化水平、打通企业难点堵点问题、提供便捷高效政务服务、增强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及组织保障等5个方面25条举措。可以说是九原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宣言书”,也是规范政府部门行为的“紧箍咒”,维护市场主体权益的“护身符”,更是给广大投资者的“邀请函”。
九原区各单位部门纷纷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各显神通”,推出优化营商环境的新举措。2月21日起,九原区政务大厅全面推行“周末、节假日不打烊”“预约办理”“不间断服务”,解决企业、群众“节假日办事难”问题,涉及市场监督管理、卫健、医保等多个综合服务窗口。“这才是实实在在的举措,真正为群众着想。”来办事的群众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九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推行“一网通办”“容缺受理”“零见面”发照等服务,企业还可以通过微信、支付宝电子营业执照小程序下载电子营业执照,实现企业开办全程电子化,真正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拿出真心、诚心、信心、决心,为各类人才创造有里、有面、有实、有盼的成长高地,九原区不断努力,在高原上打造一座让来者心动、观者心悦、居者心怡的“美丽宜居幸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