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青赏花需把文明挺在前面
杨维兵

 

    初春时节,百花盛开。周末,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家门,到公园、郊区、野外踏青赏花,感受大自然的无穷魅力。但由于个人修养或道德素质等方面原因,总有少数人在踏青赏花时做出与文明格格不入的事,或践踏花草,或乱折花枝,或乱丢垃圾,破坏大自然的美丽与洁净。

    踏青赏花时节,年年讲文明,但不文明行为仍有发生。前些年,网络上中有一张图片流传很广:在一棵开满鲜花的树上,几位游客在花树上摆着各种造型。图片的配文为“春天来了,树上开满了人”,颇具喜感和讽刺意味。今年踏青赏花虽然还没出现引发广泛关注的不文明行为,但攀折花枝等照片仍偶见于朋友圈,且照片的主人公并未意识到这样的行为是不文明的。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以近郊游、乡村游为主的短途旅游迅速发展起来,它不仅可以带动地方消费经济,也可以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与此同时,减少旅游景区、乡村景点的不文明旅游现象,已成为一道考验地方政府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考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明确规定“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爱护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同时,《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提出,对不文明游客列入“黑名单”,不良信息将保存一至两年,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出境、银行信贷等。景区景点责任主体部门和旅游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旅游法律法规,在醒目位置设置宣传栏和提示语,引导公众时时处处勿忘文明,自觉做到文明踏青、文明赏花、文明旅游。同时,安排专门人员加强巡查力度,及时曝光乱采花、乱折枝、乱踩踏、乱攀登、乱写画等不文明旅游行为,并依法依规处理责任人,对不文明旅游行为形成威慑。

    由于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在短时间内还难以彻底消除,这就需要针对旅游消费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启动道德约束和法律惩治双管齐下的模式,全面加强旅游不文明行为监管。除了依法惩处少数触碰法律红线的不文明行为外,也需要在道德层面进行更多约束。

    春季是旅游旺季,地方相关部门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利用各种媒介资源加强旅游法律法规和《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宣传,在全社会营造文明出行、文明旅游的良好氛围,全方位多角度教育引导游客严守法律红线和道德底线,自觉遵守相关文明规则,时时处处把文明挺在前面,争做文明踏青、文明赏花、文明旅游的文明人。

当前:B2(2021年03月1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