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侗家社饭香
姜卫红

 

    “万家年后炊烟起,白米青蒿社饭香。”在我的老家,清明前,每家每户都会煮社饭,全家人一起分享,一连多日,社饭的香气弥漫了整个村庄,沁透了整个春天。这是我们侗家的传统习俗,也是我记忆中最美的味道。

    社饭自古有之,是汉、土家、苗、侗族等民族都有的一种食品,用于社日祭祀,以祈求播种顺利、风调雨顺。草长莺飞、桃红柳绿的春日,正是社饭飘香之时。用于做社饭的重要原料——鲜嫩的青蒿正漫山遍野地茁壮生长,当地人称之为蒿菜。春天的蒿菜最宜食用,所以正宗的社饭一年也就能吃上一季。犹记小时候,为了做社饭,妈妈大清早就背着背篓去采蒿菜,我最喜欢提着小竹篮跟在妈妈后面。在春雨的洗礼下,田坎上、小溪边、山坡里,随处可见青蒿的影子。我们只采撷鲜嫩的青蒿尖儿,因为嫩尖做出的社饭格外清香爽滑适口。约摸半个小时,妈妈的背篓和我的小竹篮就装满了。

    回到家,妈妈把嫩绿的蒿菜洗干净,用手搓揉,挤出苦水,切成细末,放在锅里用慢火炒干,原本带着苦味的蒿菜渐渐散发出了清香。随后妈妈又将野葱洗净,切成小段。

    家里的土灶上有两口大锅,一口锅用来准备配菜,另一口用来烧水蒸饭。我们兄妹几个围在土灶旁,帮妈妈生火、烧水。妈妈先把自家熏制、煮熟的腊肉,肥瘦分开切丁,再将腊肉丁下锅炒出油,油出得差不多后,加入炒干的青蒿,翻炒片刻便可出锅装盘备用,然后将切好的胡萝卜丁、香干丁炒熟,再倒入炒好的腊肉丁,撒入油炸花生米,翻拌均匀,下野葱段,加盐调味。

    此时另一口大锅刚好烧沸一锅开水,妈妈把前一晚浸泡的糯米和籼米从水中捞出,淘洗两遍,先将籼米下锅焯烫捞出,再将糯米也下锅稍微焯一下沥干,随后将炒好的肉、菜与两种米拌匀,放入木甑内蒸煮。灶里柴火“哔哩啪啦”地燃烧着,木甑中的蒸气滋滋升起,将每一种食材的美妙滋味最大程度地激发出来。

    估摸半个小时左右,香喷喷的社饭就做好了。妈妈端盆来盛,揭开木盖,满屋氤氲。刚出锅的社饭有一股淡淡的菜香,泛出些微淡绿,青蒿、野葱不仅粘附于饭表,特殊的清香更渗透其中;腊肉香味浓郁、脂光泽润,令米饭晶莹透亮、油而不腻、松软可口,让人食欲大开。

    清明将至,又是一年社饭飘香时!社饭唤醒了我记忆中的味蕾,它寄托了侗家人对美好生活的祈盼,也承载着我对故人与过往时光的怀念。

 

当前:A4(2021年04月0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