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陕西省汉阴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创新探索“党建+思政+德育”融合育新人的新路径,实施“一引领、四融合、三结合”的“143”模式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 党建引领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对人的培养是重中之重。”汉阴县教体科技局党委书记、局长刘康明说,“我们紧紧围绕党的教育方针,形成了核心价值观引领人、主题教育激励人、全学科融合浸润人、校园文化熏陶人、研学旅行实践锻炼人、劳动实践塑造人的育人格局,实现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同频共振,使得思政课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该县坚持党对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县委组织部和县教体科技局党委联合印发《推进中小学党建引领思政课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统筹县教育优先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力量,从党建引思想政治教育、思政课改革示范引领、思政课教学改革、提高全体教师育人能力、健全评价考核督查机制等方面做了安排。形成县委组织部宏观指导,县教体科技局党委统一部署,县教研室具体指导各校实施,县教体科技局领导班子和县教研室教研员定期督查指导的格局。
“上好思政课是抓好基层中小学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以党建工作统揽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将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机制。”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向诗兵说。
□ 抓实融合
该县将思政课建设与学校党建融合、与德育融合、与学科融合、与“培练评”融合。
该县组建了一支由教体科技局党委书记任团长,局班子成员为副团长,11名政治素质强、政策理论水平高的教师为团员的宣讲团,并邀请县委组织部、县委党校专家就“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如何上好思政课”进行培训磨课,有效促进思政课真改实改。
县教体科技局副局长喻达斌介绍:“我们与县委党校联合举办了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培训班,对学校党支部书记、教导主任、德育主任、思课教师以及部分党员进行一级培训。受训人员回校对未参加全县培训的教师进行二级培训。”
“我校2019年成立了思政课学科教研组,选派思政课市级教学能手担任教研组长,6名思政专业教师担任各年级思政学科组长,形成骨干示范引领、兼职同步跟进式教研。”城关一小校长赵军介绍说。
“我校将思政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紧密集合,编写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本教材,开展垃圾分类、好人故事分享会等主题活动,有效提升了学生的道德品质。”实验小学校长黄海燕介绍说。
“为落实学校办好、教研室管好、教师教好、学生学好‘四好’ 思政课创优行动,2020年,我县在全市思政课‘大练兵’中有6名教师获奖,4名教师被推荐参加省级思政课‘大练兵’教学展示。”汉阴县教研室主任张建谟介绍说。
该县推广“德育作业”育人模式,找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交汇点,改过去抽象的、空洞的、大水漫灌式的思政说教为现在具体的、生动的、精准滴灌式的思政教育。
□ 做细结合
瞄准结合点,该县坚持思政课与日常活动、研学实践、优秀文化“三结合”育人格局,让思政教育“大课堂”有趣更有效。
恒大小学探索实践“8+6+N”生态德育工作模式。副校长赵丽饶解释道:“8即以礼、行、爱、孝、信、法、志、忠为中心,6即课程、文化、活动、实践、管理和协同6种育人途径同步实施,N即通过开展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心理健康教育等N种活动,形成处处皆德育。”
城关镇太平小学是全县确定的首批6所思政课教学改革示范校之一。“我们将思政课与‘晨诵、午读、暮省’经典阅读结合、与书法教育、传统民俗工艺制作和劳动实践结合。”校长夏雅玲说。
“要上好思政课,必须在思维上有所创新、行动上有所坚守。我们将思政课与书法教学及国学经典诵读相结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第二高级中学校长孙立栋深有感触。
思政课与日常活动相结合让学生爱上思政课。蒲溪镇中心小学校长李雪介绍说:“我们将思政教育课堂搬到学校建设的种植园、养殖园,在劳动实践中育人。同时,精心策划入学入队仪式、道德讲堂、‘好家训、好家规’和‘诚孝俭勤和’新民风进校园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完善品行。”
凤台小学将研学旅行纳入校外实践的必修课。校长曹雅分析说:“研学旅行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有助于学生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实践结合。”
汉阴中学将历史文化课和思政课教育结合。校长夏忠丽介绍说:“学校把统战知识进校园作为思政课教育的重要内容,找到统战文化与德育、智育、美育的结合点,形成了‘一课一展一园一廊一馆一剧’的模式。”
如今,汉阴县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全面推进,平梁镇中心小学打造的“礼尚仓廪·创客空间”劳动基地、涧池初级中学的“三个引领强思政、三育教育实内涵、三乡清润铸本色”思政工作路径等思政教学改革做法亮点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