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城市建设要做好生态价值转化
杜莉婷  廖小明

 

    2018年2月,成都市成为“公园城市”首提地。自那时以来,成都统筹推进公园城市建设成绩斐然,成为成都市的一张闪亮名片。推进高质量发展,成都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扎实做好生态价值转化,不断提高市民生活品质,向世界呈现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别样精彩和独特魅力。

    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鲜活实践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指出,“天府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一定要规划好建设好,特别是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对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明确要求支持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从“公园城市”到“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不仅饱含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成都践行新发展理念、建设公园城市系列实践的充分肯定和深化探索生态文明思想城市表达的殷切期许,更是为成都城市发展指引了方向,对于成都市更好理解把握、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强调高质量发展、高标准规划、高品质建设、高水平经营、高效能治理,促进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充分彰显公园城市人城境业和谐统一的科学内涵,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鲜活实践。

    生态价值是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珍视的价值

    城市生态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生态价值是蕴涵于这个系统之中的一种特殊价值形态。首先,生态价值是显在价值与潜在价值的统一。公园城市建设要珍视良好生态环境形成的可贵的生态价值。公园城市作为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发展高级形态,将“公园”与“城市 ”有机融合,是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相融的复合系统,是新时代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的新模式,蕴涵显在性与潜在性相统一的丰富生态价值。其次,生态价值是价值丰富性和扩展性的统一。生态系统处于不断重复循环演化运动的状态中,其内部的各要素相互关联,在各个阶段的相互作用错综复杂。换言之,生态价值的形成要在生态系统思维下集成思考,置于人与自然、社会的系统中去认识,看到它的丰富性和扩展性。城市生态系统与城市经济循环系统、城市管理系统等协调,赋予这种价值更多扩展的可能性。公园城市奉“公”服务人民、联“园”涵养生态、塑“城”美化生活、兴“市”绿色低碳高质量生产,体现了城市文化与人文精神传承的文化价值、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价值、顺应尊重保护自然的生态价值、城市形态的美学价值、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人本价值。建设公园城市就是要引领城市建设新方向、重塑城市丰富性和扩展性的新价值。最后,生态价值是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的统一。公园城市是城市规划建设理论的重大突破,引导城市发展从追求生产价值转向生活价值,从经济导向转向人本导向。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大的公共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公园城市建设拓宽了传统的城市建设和经营理念,主张城在公园、人城境业和谐统一,强调人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得到更充分的满足。

    要建立健全机制推动生态价值转化

    成都公园城市建设要突出生态价值转化,必须通过建立健全一整套制度机制,规范主体行为,统筹各方面关系,规制公园管理运行。

    首先,通过建立健全宣传教育机制让生态价值转化成为共识。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建立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需要建立一整套包括知识普及、宣传教育、观念重塑等为内容的宣传教育认识机制,不断增强市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绿色消费意识、共享发展意识等,提供生态价值转化的基础和前提。

    其次,通过建立健全完善综合协同协调机制确保生态价值转化的一致行动。在推进公园城市建设中,做好生态价值转化这篇文章,应该多机制协同建设。一是要建立健全工作协同协调机制。公园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构建一整套协同行动和协调关系的制度机制并在多种价值之间找到平衡点,突出生态价值的优先性。二是建立健全市民参与机制。生态价值的主体是人,在推进公园城市建设时须让广大市民能参与行动,共同享有公园城市建设带来的物质价值、精神价值和生态价值。这就要求构建一套全体市民能够广泛参与的机制,既及时了解民众需求、诉求,又能够凝心聚力实现共建共享共治。

    最后,通过构建评价监督约束机制确保生态价值普惠共享。由于公园城市建设需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牵涉方方面面,因此必须构建评价监督约束机制以保证工作成效。通过构建评价体系正确评价相关工作绩效;通过监督约束机制,督促纠正和整改不利于生态价值转化的认识和行为;通过反馈调节机制,促进问题整改和工作优化。

    [作者单位: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本文系成都市规划课题(YY0120200143)的阶段性成果]

当前:4版(2021年05月24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