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至2020年连续三年,经中央文明办测评,甘肃省武威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成绩在全省名列前茅;2020年,武威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和民勤县第四中学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校园”称号,目前全市全国文明校园3所,省级文明校园21所,市级文明校园90所;2020年,武威市广泛开展“新时代好少年”评选活动,47名中小学生被评选表彰为“新时代武威好少年”,其中2名学生获“新时代甘肃好少年”荣誉称号……一连串闪光的数据,亮出了武威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斐然成绩,也见证了全市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坚实足迹。
多年来,武威市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建设及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等方面持续强弱项、补短板,以文明校园创建为引领,扎实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经典诵读和戏剧、书法、传统体育进校园等各类教育实践活动,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崇德向善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旗下,武威第十五中学全校师生齐声诵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操场边,学生们自绘的以“凉州八景”“勤俭节约”等为主题的涂鸦墙,将文明娓娓道来。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在武威一中,一堂堂生动有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班会热烈展开。同学们通过观看视频、主题讨论、齐唱爱国歌曲等方式,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要时刻牢记光盘行动,让勤俭节约的中华美德伴我们一路前行。”“作为新时代接班人,我们要一诺千金,做诚实守信、文明有礼的好学生。”在武威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同学们围绕“光盘行动”“文明创建”发出倡议。
……
润物无声显实效。近年来,武威市以校园文明建设为抓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持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知人晓、人信人守工程,充分利用学校宣传栏、黑板报、校园广播等载体,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三进”活动。同时,充分利用重要节点、思想品德课、升旗仪式、团队活动等开展“清明祭英烈”“小手拉大手 共建文明城”等主题实践活动,多渠道、全方位强化未成年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为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武威市还组织开展“新时代好少年”推选学习宣传、“传承红色基因”教育、经典诵读、学雷锋志愿服务、“劳动美”社会实践、“阳光成长”心理健康教育等六大系列教育活动,积极探索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新载体、新方式,着力构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高地。
童心向党
厚植未成年人爱党爱国情怀
“我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好好学习,好好锻炼,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力量!”“时刻准备着!”4月15日下午,在武威市“童心向党”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仪式上,少先队员和共青团员代表分别向党旗敬礼并重温入队、入团誓词,通过质朴庄严的仪式,进一步坚定从小听党话、永远跟党走的信念。
“我向党旗敬个礼”“唱支红歌给党听”“党的光辉照我心”“党的故事我来讲”……为引导广大青少年从小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武威市制定了《武威市“童心向党”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将“童心向党”教育实践活动和“四史”宣传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以及“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结合起来,在全市开展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确保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为教育引导未成年人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热爱党、爱祖国的情怀,武威市还结合学校主题团日、主题队日、思政课教学、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方式,讲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中国梦的故事。同时,组织全市青少年唱响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新时代的优秀歌曲,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继承创新相结合,以现场演唱、云端合唱、网络赛歌、微视频等多种形式,举办“百所学校唱支红歌给党听”“百名新时代好少年讲党的故事”微视频网络展播活动,传唱红色经典,礼赞百年华诞。此外,还积极组织青少年观看红色影片、参观革命旧址,聆听老革命、老战士和各行各业先进模范讲述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故事等,引导青少年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从哪里来。
凝聚合力
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
书法、绘画、摄影、剪纸……今年5月,“青春心向党·奋进新征程”武威青少年书画摄影大赛吸引了广大青少年的参与,激发了他们的爱党爱国热情。良好的社会环境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土壤,此次活动只是武威市多举措优化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社会环境的一个缩影。
为更好地关爱未成年人尤其是特殊儿童群体的健康成长,武威市扎实开展“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困难学生”关爱行动等活动,着力改善特殊儿童群体的学习成长环境,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留守儿童关爱教育工作体系,并切实做好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流浪儿童等特殊儿童群体的摸排和关爱工作,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大对困境儿童的救助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帮扶、救助特殊儿童群体。同时,联合公安、教育、文旅、市场监管、文明办、卫生健康等部门加强协作,常态化对中小学校周边环境开展整治,确保校园周边200米内无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无营业性娱乐场所,无非法行医或特定业务诊所,无从事非法经营活动的游商和无证照摊点,无烟、酒、彩票销售网点,无“三无食品”,无恐怖、迷信、低俗、色情的玩具、文具、饰品和出版物销售,并多部门强力联合开展安全、禁毒、反邪教、扫黑除恶、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等教育宣传,着力建好管好用活乡村学校少年宫,不断强化主阵地建设,切实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浓厚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