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担新使命,一心一意为百姓谋福祉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吹响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号角
旦正措

 

 

 

 

 

    今年以来,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在新的历史节点上,进一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形成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工作合力,吹响新时代湟中精神文明建设的奋进号角。

    筑牢理想信念 服务群众解民忧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召开以来,湟中区第一时间制定《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工作方案》,创新学习载体、丰富宣传形式,在各领域、各行业掀起学习热潮。

    入田间、蹲院落、坐炕头,湟中广大农村、社区也学得起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新征程,全党全国一条心,我们百姓乐开颜……”“打搅儿”歌者以弹唱的形式宣传全会精神,河湟曲艺宣讲小分队成员深入村社讲解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喜闻乐见,深入浅出,让老百姓们听得明白。

    湟中区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广大干部群众日常工作、生活当中,潜移默化,入脑入心,激励干部群众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团结一心奋进新征程。

    理想信念有了“强基石”,干事创业才更有劲头。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湟中区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把为人民服务的不变宗旨践行到底。

    “下水管道经常堵的问题解决了,生活便利多了,政府对咱们老百姓的关心无微不至。”鲁沙尔镇泰鑫小区居民钟彩云说。湟中区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着眼就业、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各个方面,持之以恒化“问题清单”为“服务清单”。

    “李叔,你把身份证拿上,打疫苗要用。”12月15日,湟中区卫生健康促进志愿服务队为确保不漏一人,安排志愿者接送行动不便的村民到卫生院进行接种,切实为群众生命健康保驾护航;“房子地段好,交通也方便,家人都高兴!”多巴镇小寨村的小祁拿到今年第四批公共租赁房的钥匙开心地说……

    筹集各类租赁住房1157套,配租639套,解决157户群众住房困难问题;组建流动疫苗接种小组,针对特殊人群提供方便、快捷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服务;提高老旧小区改造精细化程度,加大对道路、地下管网、环卫设施等升级提升力度;大力推广生活垃圾填埋场、农村生活垃圾中转站建设;投资286万元,完成5.35公里通村公路路面整治及1.8公里道路硬化工程……目前,全区累计践诺办理实事1202件,学雷锋志愿服务12177件、完成认领微心愿2223件。一个个满意的笑脸,一件件实事的落地,是湟中区改善民生的真实写照,也是全区倾情为民服务的生动缩影。

    践行文明实践 提升百姓幸福感

    目前,湟中区建立了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39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其中,着力打造62个示范点、31支志愿服务队、1946支志愿服务分队,5.7万名注册志愿者。

    新冠肺炎疫情时守护居民生命安全有他们;庭院里声情并茂宣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有他们;舞台上为百姓送上文化大餐有他们;暖廊里为老人洗头理发有他们……志愿者们活跃在湟中区各处,令人敬佩。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既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大政方针、利民政策的“大学校”“大课堂”,又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开展乡风文明建设的“大舞台”“大平台”,自身本领“抗打”是必须的。今年以来,围绕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等主题,全区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工作培训班17期,示范点建设暨志愿者培训班1期,为全力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工作的“湟中模式”贡献力量。

    “我志愿成为一名文明实践志愿者,宣传宣讲党的政策……”12月3日,湟中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联合区文明办举行“爱心献社会 真情暖人心”国际志愿者日主场活动,志愿者们铿锵有力的誓词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美志愿者的事迹引得现场气氛热烈感人,区文明办负责人说,今后将以志愿服务为抓手调动各方力量,推动文明实践活动在创建文明和谐城市中实现新发展。

    此外,全区8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将志愿服务活动纳入爱心励志超市兑换奖励中,成功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活动的热情,在村庄环境美化、村庄建设、产业发展、村民自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全区结合“我们的节日”“一号文件宣讲”、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开展文化进乡村、特殊人群关爱、环境卫生整治等活动2600余场次,并探索百姓“点单”、所站“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相贯通的工作模式,开发新时代文明实践小程序,开展“一对一”志愿服务活动43次。

    新时代文明实践如滚滚春潮,在湟水大地上,真正起到了凝聚群众、引导群众的正向力量,也让广大群众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

    推动乡风文明 普惠农村好生活

    走进湟中区李家山镇岗岔村,眼前呈现一幅美丽乡村画卷,干净整洁的柏油马路,“崇尚勤俭节约,倡导移风易俗”文化墙格外显眼,村道两边的房屋墙上贴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宣传贴画,热闹的中心广场,村民们或休闲漫步或健身锻炼,孩童们围在老人身边嬉戏。如今,这样的村庄,湟中区有很多个。

    文明创建是以点带面的有力措施,立足全面提升农村群众精神风貌,为乡村振兴增强内生动力的目标,湟中区持续开展“五星级文明户”、道德模范、身边典型、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截至目前,评出五星级文明户8467户,好婆婆好媳妇各18名,共选树出各行各业身边典型15名,其中3人获西宁市道德模范荣誉称号,6人获西宁市道德模范提名奖,1人提名青海省道德模范候选人,并在“微湟中”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开设身边典型专栏,进行广泛宣传,以身边人、身边事影响更多的群众见贤思齐。

    同时,湟中区将移风易俗作为培育文明乡风的重要抓手,以整治婚丧嫁娶陈规陋习为切入口,扎实推进全区文明乡风涵育工作落地见效,对380个村的村规民约进行了全面核查,指导各村把婚事新办、喜事俭办、丧事简办,村规民约修订率、“四会”组织机构设置率均达到100%。

    今年,16个乡镇共举办婚事927起,平均彩礼在7.2万元左右,完成苏尔吉等6个乡村振兴示范试点、38个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建立农作物良种繁殖基地2133公顷,粮食播种面积29333公顷,建成农村卫生厕所4900余个,改造农村电网183公里,打造更加宜居宜业的乡村环境,不少曾经的“落后村”早已蜕变为“幸福村”。

    凝聚教育合力 灌溉文明新希望

    “文明做人、文明学习……”湟中区第一中学里传来琅琅的读书声,抬眼望去,大屏幕展示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校园之星事迹;国旗下,少先队员在抒发深深爱党爱国情怀;多功能教室里,孩子们在画画、阅读;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及学校少年宫里,琴棋书画等吸引着孩子们的到来……这一幅幅生动画面正是湟中区深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点滴缩影。

    湟中区始终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育人质量、落实五育并举,加强五项管理、强化实践活动,拓宽育人载体、强化安全措施。坚持“德才兼备、专兼结合、业务精湛”原则,大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宣传“五项”管理和“双减”政策,实施“校长领导力”提升和“未来教育家”培养工程,加强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严格落实师德师风负面清单制度和师德师风公示挂牌制度,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孩子们寒暑假有地方去了,能学乐器、书画、舞蹈表演等,锻炼了独立性又增加了才艺,作为家长我们是省心又放心。”在湟中区,家长们一提起社区未成年人成长驿站、乡村学校少年宫便纷纷点赞。鲁沙尔镇西村学校校长蔡正武说:“通过打造党史墙,让孩子们在红色文化氛围中赓续革命精神,学校少年宫也已成为学生们课后的好去处、素质教育的好载体、同学交流的好平台、师生沟通的好场所、家长放心的好地方”。湟中区持续发挥社区未成年人成长驿站作用,在暑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未成年人关爱活动32次,截至目前,全区18所乡村学校少年宫共开设各类兴趣小组300余个,严格落实2小时活动要求。

    今年,湟中区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持续开展“我们的节日”“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非遗进校园”“清明网上祭英烈”“童心向党”等主题鲜明的系列活动1000余场次,一系列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让广大未成年人在潜移默化中深受美德熏陶。

    新起点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湟中区将始终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紧紧围绕服务乡村振兴,做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先进典型推选宣传、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等工作,让老百姓在身边感受到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聚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新城区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

当前:B4(2021年12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