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韵流芳 校园有“戏”
——2021“深圳市戏曲名家名剧进校园”反响热烈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高亢激越的梨园雅韵不时从校园里传出,一板一眼、举手投足间风采熠熠,赢得师生们的热烈掌声……不久前收官的2021“深圳市戏曲名家名剧进校园”活动将戏曲这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带到书香校园,也让越来越多的鹏城学子被戏曲的文化魅力吸引,传统艺术也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把戏曲“种”在校园

    由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深圳教育局联合主办,由深圳戏院承办的大型戏曲展演——“2021年深圳市戏曲进校园”活动依托深圳市戏曲名剧名家展演的优秀剧目,精心挑选京剧、昆曲、豫剧、粤剧、黄梅戏等中华优秀剧种的经典折子戏和片段,邀请各剧种优秀戏曲演员精彩呈现,通过边讲解边表演,边示范边互动的形式,不断提高学生的戏曲艺术素养,力求把中国传统文化“种”进学生心里。

    戏曲的妙韵响彻在鹏城的校园里。深圳曼彻斯通城堡学校、深圳大学附属教育集团外国语中学、深圳中学、深圳市红桂中学、深中南山创新学校等8所学校,都迎来了不同曲种的戏曲专场。《浙江京昆艺术中心:京剧专场》《上海京剧院:京剧专场》《深圳本土5家院团:戏曲荟萃》《广东粤剧院:粤剧专场》《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昆曲专场》,携京剧、昆曲、豫剧、粤剧、黄梅戏、越剧等曲种走进校园,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戏曲的魅力。

    据介绍,本年度的戏曲进校园的剧种既包含国粹,也注重地方戏曲的传承,活动内容涵盖戏曲历史及服饰展览、戏曲化妆体验、戏曲表演、戏曲剧场课堂,以戏曲展示、现场互动、知识讲解等方式,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戏曲的理解,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推动深圳戏曲以戏传人、以戏育人。

    展现“活灵活现”的戏曲

    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美学的重要体现,凝聚了仁、义、礼、智、信的价值观。因此,本次活动在戏曲进校园的剧目内容上,重点选择体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剧目进校园。

    粤剧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戏文中演绎着勇敢坚贞、惩恶扬善、爱国情怀等弘扬优秀中华文化价值观的故事。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蒋文端,为深圳市第三职业技术学校的师生们带来了《粤剧赏析》演讲场,讲述粤剧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学校内三个年级共两千六百名学生观看,其中800人在礼堂现场观看,其余学生在教室观看直播。讲座中,广东粤剧院为师生带来“生、旦、净、末、丑”五大行当的表演,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不同行当的表演特点。展演环节,精彩折子戏《帝女花·香夭》和《穆桂英招亲》让现场观众欲罢不能。活动过后,学生们纷纷要求与演员合照,老师们更是盛赞讲座获得很好的效果。学生们表示,没想到粤剧有如此深厚的历史,进一步加深对本土戏曲的了解。

    上海京剧院呈现的现代京剧《换人间》在深圳上演之后好评如潮。这部戏的主创走进深圳中学,为莘莘学子带去普及场活动演出。苏同学之前看过这部戏,对其中的台词“让他们把黄金运走,替我们把民心留下”记忆犹新。他说:“没想到舞台的演员来到校园,带来了背后的故事和戏曲文化,十分惊喜,也非常有教育意义。”

    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于12月呈现的经典昆曲《1699·桃花扇》掀起一阵“昆曲热”。昆剧院的戏曲表演艺术家们也走进深中南山创新学校,表演了《鸳鸯笺·扈家庄》《十五贯·访测》《牡丹亭·惊梦》等精彩片段,赢得了在场师生们热烈的掌声。每一段表演结束后,同学们都积极参与互动,一招一式,学习戏曲绝活。这些表演艺术家们也觉得活动达到了艺术教育“寓教于乐”的效果。昆剧如今为更多年轻人所拥趸,这跟面向年轻人的传播也有一定关系。

    形成特色突出的模式

    戏曲进校园是一项新的传统文化振兴和传播活动,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借鉴。在这方面,深圳也在积极探索和实践。

    比如,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的传播手段也在不断创新,技术赋能使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这些新技术、新形式也被运用在此次进校园的活动之中,让优秀传统文化可视、可闻、可感,引发国人尤其是年轻人强烈的情感共鸣。

    据悉,深圳戏院“戏播”平台同步直播了所有进校园场次,线上线下约42万人次观看了演出,丰富了戏曲文化的传播与体验形式,进一步扩大了传播的范围。

    深圳戏院总经理周昊表示,扎根鹏城的“戏曲进校园活动”已持续三年,我们也在不断思考,如何通过活动形式和内涵的提升,开始由“量”到“质”转变,最终形成特色突出的模式。除了进校园之外,我们还有面向市民的公益讲座“戏曲早茶”,通过优秀演员带来的声腔、身段的多重演示和互动,让观众们在交流互动走近戏曲,爱上戏曲,展现出深圳这座城市公共文化的惠民性和丰富性。(《深圳特区报 》 尹春芳)

 

当前:5版(2021年12月29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