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上墙,扮靓乡村
本报记者 漆世平

 

东莞市横沥镇新四村油榨自然村文化墙

高县庆符镇小靖社区文化墙

高县庆符镇小靖社区文化墙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严格规范村庄撤并,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乡村文化墙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近年来在各地农村蔚然成风,不仅成为扮靓乡村的文化风景,也成为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近日,记者就乡村文化墙给村民生活带来的变化、乡村文化墙建设及后期维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走访调查。

    现状

    村庄美了乡风更文明了

    田野春耕、秋收打谷、石磨米浆……迎着春日的阳光,走进四川省宜宾市高县庆符镇小靖社区,一幅幅展示川南农耕文化和村民生活的创意墙绘在阳光的映照下栩栩如生。

    据小靖社区党支部书记钟志强介绍,文化墙除了生动再现传统乡村农民勤劳耕作的场景外,还展示了小靖社区的魅力乡景,以及含饴弄孙、阖家团圆的幸福生活,让文明和谐的乡风和深厚的农耕文化在画里画外延伸。

    “每一幅墙绘上我们都设有二维码,村民或游客只需拿起手机扫一扫就可以听智慧讲解。”高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庆符镇党委书记张春元告诉记者,墙绘让村里单调的墙壁“活”起来了,村民和游客围着小靖转一圈,就能对川南农耕文化有个整体的了解。

    一墙一风景,一墙一文明。近年来,随着文明村镇建设的不断推进,文化墙逐渐成为乡村文化本土化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其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富有特色的时代感,不但给原本老旧单调的墙面赋予了生机和活力,美化了乡村环境,还润物无声地孕育着文明乡风。

    在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西川镇王家牌楼村,村中主巷道两旁,一幅幅色彩鲜艳、图文并茂的秦腔文化主题墙绘向过往村民、游客展示着秦腔优秀传统剧目。

    秦腔文化在王家牌楼村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据西川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王家牌楼村积极挖掘秦腔文化中的优秀传统剧目绘制上墙,让广大村民特别是青少年儿童学习了解剧目中蕴藏的文化精神,传承秦腔文化,培育文明乡风。按照一巷一主题的设计思路,王家牌楼村还在村里的其他巷道围绕孝道文化、农耕文化、节气文化等主题绘制了墙绘。

    据甘肃省天水市文明办副主任万咏刚介绍,自新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启动以来,全市聚力推进乡村振兴,利用空白墙体、村居建筑等在乡村建设了一批有地域特色、有文化味、能融入村民日常生活的文化墙,将党的方针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乡风等传递到乡村的每一个角落。

    在位于广东省东莞市横沥镇东北面的新四村油榨自然村,“678艺时代”已经成为横沥镇乃至东莞市的一个特色网红打卡点,一处处建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建筑墙壁上,随处可见黑白电视机、超级马里奥等创意墙绘。

    “围绕环境整治,我们打造了一批上个世纪70年代、80年代的怀旧墙绘,美化墙体,游客通过墙绘就能了解那个年代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新四村党委书记周学伦介绍道,油榨自然村文化底蕴相对薄弱,通过打造“678艺时代”,这个沉寂多年的小村落不仅为村民留住了乡愁、留住了记忆,还日渐变得热闹起来。

    油榨自然村67岁的村民周柏全每天都会带着孙子到墙绘附近转转,一边欣赏墙绘,一边给孙子讲述上个世纪的故事,他告诉记者:“村子的环境美了,游客多了,我们的收入也增加了。”

    “目前,横沥镇的17个村(社区)均结合自身特点,通过国画、3D漫画、书法、创意画等多种形式,对旧围墙、破院舍、老建筑等闲置资源进行‘活化’和‘穿衣戴帽’。”据横沥镇宣教文旅办党支部委员香焯斌介绍,目前全镇已建设文化墙约2万平方米。

    思考

    乡村文化墙建设还有提升空间

    随着乡村的发展,文化墙渐渐成为群众喜爱的政策明白墙、文化娱乐墙、美德教育墙、科技指导墙和乡愁乡韵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村民的一言一行。但乡村文化墙的建设涉及内容设计、后期维护等诸多方面,就目前来看,还有不少提升空间。

    成都市民刘洋因工作原因常常到各地乡村参观学习,他告诉记者,他参观过不少村子的文化墙,部分地方的文化墙千篇一律,缺乏创意和特色。

    关于刘洋提出的这一问题,香焯斌也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一方面由于各村(社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基层干部对文化建设的认识存在差异,导致文化墙的建设发展不均衡,各地的文化墙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另一方面因创作者对当地文化认识不够,或主观上缺乏创意设计,作品未能很好地融合本土元素,也没有与村落的周边环境和景观很好地融合,这都容易导致文化墙的内容空洞不饱满、缺乏创意和灵气。另外,香焯斌也提到,文化墙的内容多为引经据典、弘扬传统文化,存在“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现象,而真正贴近当地群众生活、贴近当地实际的本土原创作品相对较少,没能充分体现地方特色。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部分文化墙建设较早的乡村,文化墙还出现了墙皮脱落和破损现象。对于这一问题,四川农业大学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指导教师、乡村旅游规划师潘宇告诉记者,因文化墙大多处于户外,经过风吹日晒雨淋后,本来精致的墙绘渐渐颜色暗淡,残旧破损。再者,乡村文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而文化墙则存在更新缓慢的问题,长时间不更新,其传播文明、改善村容村貌、弘扬文明乡风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建议

    建管并重更好发挥乡村文化墙的积极作用

    乡村文化墙是农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是广大村民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现实需求。那么,什么样的文化墙,才能更好地在文明村镇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助力文明乡风培育、乡愁记忆构建,助推乡村经济发展、赋能乡村振兴?

    “文化墙的内容不仅要有时代特色、接地气、通俗化,还要体现地方特色。”香焯斌表示,文化墙的建设应凸显时代特征,要始终围绕党和政府工作重心,倡导文明和谐,更好地满足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文化墙的受众大多是村民,要贴近乡村实际,贴近群众生活,根据村民需求,以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采用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力求图文并茂、生动有趣、通俗易懂、创意十足,在美化乡村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发挥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的积极作用。香焯斌还建议,乡村文化墙要少些雷同多些个性,要充分彰显地域特色,体现乡村“风味”。

    “乡愁,是每个人心中最深沉的记忆,而乡村文化墙为乡愁记忆的构建提供了载体。”张春元表示,在文化墙上展示昔日村民生产生活劳作的场景,能唤起村民尘封的记忆,画作内容还承载着村民生活的变迁。“在文明村镇建设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合理利用好文化墙这一载体,还要保护好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充分挖掘乡村历史、农耕农具展示、农耕文化体验等特色项目,一方面促进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另一方面也能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乡愁记忆,特别是让青少年从中读懂传统农耕文化,传承农耕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张春元说道。

    “乡村文化墙建设完成后,应在后期维护上做好文章。”在潘宇看来,文化墙建好只是第一步,管好、发展好,才是一项长远工程。首先,在建设的同时要做好日常维护工作,对残旧破损的部分及时修缮,也可在建设时采用相应的保护设施,选用更耐久的材料,或利用数字化手段,减缓环境对乡村文化墙的侵蚀。同时,从乡村文化墙的建设到发展,可以在设计上尝试增强其体验性、参与性和互动性,将其与乡村旅游相关联,作为一个旅游景观融入乡村的产业发展中。另外,潘宇还强调,文化墙不仅仅是一个宣传栏,它还是乡村文化的传播平台,其内容应坚持与时俱进,紧贴党和政府号召、村民关心的热点问题,更好地丰富村民的精神世界。

当前:A1(2022年03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