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激发文明创建的“活力因子”
——北京市石景山区实行“门前三包”规范管理提升城市“颜值”
马胜男

 

    沿街商户、单位是城市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现城市文明的窗口。但占道经营、乱堆乱放等问题频发,对城市保持“颜值”产生不利影响。

    怎么办?

    近年来,北京市石景山区通过完善管理机制、规范标准要求、创新管理方式等措施深化城区文明创建,积极探索“门前三包”精细化、智能化、常态化管理新模式,不断激发文明创建的“活力因子”,使“门前三包”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如今,走在石景山区的大街小巷,街边铺面门前的路面干净整洁,店内商品摆放有序……

    今年3月,石景山区“门前三包”规范管理案例从百余件报送案例中脱颖而出,入选“人人动手、美化家园”冬奥城市环境建设公众参与典型案例。

    高度重视  完善管理机制

    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石景山区以服务保障冬奥会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为牵引、以“门前三包”规范管理为突破口,引导公众、社会组织和市场主体积极主动参与城市治理,打造整洁、有序的环境,实现文明城市共建、共治、共享。

    石景山区“门前三包”规范管理是从原来的“门前三包”包卫生、包绿化和包秩序三项内容拓展为“门前三包3+3”,即包市容环境、包设施环境、包秩序环境和包公共安全、包环保排放、包垃圾分类,进一步增强商户、住户自治管理意识,推动所有临路(街)单位、门店、住户担负起一定范围的市容环境责任,承担一定的城市管理任务。

    为此,石景山区成立由副区长任组长、城管委主任任副组长的“门前三包”规范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指挥调度、督导检查、考核评价等工作。

    为切实做好“门前三包”规范管理,石景山区城管委组织人员通过入户走访登记、基础信息采集等方式,进一步摸清街面商户、餐饮单位、社会单位底数,明确责任主体和联系方式,建立4214户“门前三包”台账。

    同时,健全信息更新机制,发现转租、商户责任主体变更、牌匾更换等情况,及时核实情况、更新信息,确保“门前三包”责任落到实处。

   创新管理  强化管理实效

    “门前三包”规范管理内容定了,机制有了,该怎么将沿街经营商户引入到体系中来?怎么让沿街经营商户从被动应付转向主动作为?显然,仅是签订承诺书是远远不够的。

    为破解难题,石景山区创新网络管理方式,借鉴“互联网+二维码管理”经验做法,开发石景山区“门前三包”规范管理信息系统。在4214家商户门前张贴“一店一码”标识,执法人员按照“现场检查→扫描登录→记录信息→处置问题”流程开展工作,实现商户管理规范化、“门前三包”共治化、基础台账信息化、解决问题便捷化。

    为了让“门前三包”规范管理更加深入人心,石景山区城管执法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应急管理局等相关单位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发放宣传手册等。

    结合12345市民服务热线,持续治理堆物堆料、停车秩序混乱等群众反映多的身边问题。建立环境问题快速处理机制,加大日常巡查力度,实现问题快速反馈、快速处理。此外,石景山区进一步凝聚街巷长、网格员、小巷管家等力量,细化任务分工,压实管理责任,与执法力量联动互补、齐抓共管,确保“门前三包”规范管理抓细、抓实、抓出效果。

    综合治理  强化责任担当

    石景山区持续开展环境秩序专项整治,狠抓执法巡查,通过“门前三包”规范管理助力全国文明城区创建。

    去年9月,古城街道联合辖区派出所、市场监管局古城所,对重点街巷、重点点位进行以“门前三包”规范管理、秩序治理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整治,制止不文明行为,并进行相应的处罚。通过综合整治,沿街商户“门前三包”的自律意识明显提高,经营环境更加文明整洁有序。

    八角街道采用定岗定责方式,落实“门前三包”常态化检查,做到全覆盖、多频次,发现问题立即劝导纠正,并且对问题进行记录,及时复查,对情节严重、屡教不改者加大处罚力度。做好日常巡查“检查单”的录入工作,实施“一店一查,一查多效”监管和处罚机制,将“门前三包”检查纳入常态管理,巩固整治成果。

    同时,完善“门前三包”规范管理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区域和管理标准,对责任单位进行指导和监督,日常检查和错时检查相结合,专项整治和联合整治相结合,形成管制合力和长效机制。对重点点位进行盯防、防止反弹,提升市容环境精细化管理水平。

当前:B2(2022年05月1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