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石泉:
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开红花结新果
许兵  孟少猛

 

    作为全国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陕西省石泉县将试点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的重要任务,精心组织、探索创新、扎实推进,着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引领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丰富实践内涵

    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为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宣传、教育、服务群众的功能,在石泉县,每个村(社区)都开办有农民夜校。石泉县创新实施“政策理论+其他内容”的“1+N”课程体系,推行“精选一个篇目、开展一次讨论、组织一场培训、推送一段视频、进行一次评估、完成一次积分”的“六个一”流程,通过固定课堂、流动课堂、网上课堂、实践课堂四个课堂形式,不断拓展农民夜校+乡风文明巡讲+读书看报+政策宣传+文艺演出等活动方式,让理论宣讲融入科技培训、文艺演出、日常生活,切实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生根、深入人心。

    如今,农民夜校已成为石泉当地群众充电学习的重要平台,全国人大代表赵明翠、陕西省道德模范陈永兵、农技土专家蒋永林、抗战老兵董安国等先进典型,成为农民夜校的理论宣讲骨干,两年来全县开展各类学习宣传宣讲2665场,培育出一大批懂理论、有知识、会技术的城乡居民。

    打造服务品牌

    让文明之花“遍地盛开吐芬芳”

    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石泉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组织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五大平台单位,以党员干部为主体,吸纳先进典型、文化人才、科技能人、医学专家、文艺骨干等注册志愿者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大队、部门特色志愿服务支队,并引导联动石泉义工联、爱e石泉等4个社会志愿服务组织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内容,着力打造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志愿服务矩阵。

    石泉县坚持以县委书记“民情三本账”为统揽,坚持党政统筹、社会参与,党员带头、群众主体,整合各种资源,创新服务模式,大力推进志愿服务项目化实施、专业化服务、规范化管理、常态化开展,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对接服务主体、接受群众评价、激励服务典型,强化组织管理、服务队伍、资金政策和考核奖惩保障,着力构建“四化四精准四保障”志愿服务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志愿服务水平,推动全县志愿服务活动广泛深入开展。

    全县187支志愿服务队伍、8349名志愿者,常年活跃在城乡基层一线,通过“三本账”民情联络员、社会治理网格员等线上线下活动,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发动民情联络员收集群众服务意愿325条,筛选发布志愿服务项目24个并规范运行,打造了“摄影家”“理想石泉”“百课进百村”“欢乐乡村行”“情暖夕阳红”等一大批志愿服务品牌项目。三年来,项目覆盖全县所有村镇,“文明实践红马甲”成为遍布城乡最耀眼的颜色。

    强化新风引领

    让基层治理“深植实践暖人心”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石泉县创新开展了“学新思想、养新风尚、做新农民”竞赛活动,各镇、村采取积分制和负面清单制,将积分结果与“爱心超市”、“先锋贷”、评优树模、免费游览县内景区景点等优惠政策相挂钩,而村民获取积分的方式也非常简单,凡是积极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反电诈宣传、人居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行动皆可获得相应积分。以积分激发党员群众共同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形成“自治、德治、法治”的综合治理体系。

    同时,石泉县在统筹推进乡村治理中推行志愿者、网格员、民情联络员身份融合、职能融合、工作融合模式,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助力乡村社会治理,深入开展“道德评议、移风易俗、文化传播、文明创建、诚信建设、依法治理”六大新民风活动,以及“规范提升强基、道德建设促进、文明习惯养成、突出问题整治、社区新风塑造”五大行动,累计推选宣传先进典型1036人,开展道德讲堂395场、先进事迹报告会232场,以先进典型激励群众崇德向善。

 

当前:B2(2022年05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