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 让非遗“活起来”
生笙

 


   

    编者按:

    近年来,非遗和旅游的融合广受关注,“非遗+旅游”既呈现了非遗的文化价值,也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更多活力。在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各地推出了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活动,其中,非遗与旅游相融合的活动精彩纷呈,各地积极创新,让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景区、街区,融入旅游线路,在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同时,也焕发出强劲的生命力和文化感召力。本期聚焦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各地在“非遗+旅游”方面的经验做法,看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得到更好地继承、创新和发展。

    非遗+景区   古老技艺活力再现

    今年,不少地方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契机,选择在景区开展相关活动,在展现文旅融合新亮点的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大众旅游消费热情,推动旅游业复苏发展。

    在镇江市西津渡景区举行的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江苏省系列活动暨“水韵江苏·非遗购物节”启动仪式现场,20个江苏省首批“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名单对外发布,引来广泛关注。所谓“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即在保护、传承、弘扬非遗资源的基础上,突破时间、空间、形式的限制,在景区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植入形式多样的非遗展陈、展示、展演及体验活动,让游客在景区内全方位了解和感受非遗活态魅力。活动现场,主办方也精选江苏代表性非遗项目共60多项,以静态展陈、活态展演相结合方式,通过“巧工·非遗”“悦目·非遗”“舌尖·非遗”“腔调·非遗”“灵动·非遗”五大板块,打造“看得见、尝得到、摸得着、能体验、可带走”的非遗大集。

    福建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主会场设在福建文明有文字记载开端的福州市新店古城遗址公园。活动现场,非遗匠人集市、非遗美食展销、福建茶文化展示、非遗直播购、非遗达人秀、红色非遗主题展、福人百工非遗主题摄影展等丰富多彩的非遗宣传展示和非遗欢乐购活动,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据悉,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福建文化和旅游系统不断深化文旅融合,积极推进非遗走进景区,吸引更多市民游客参与非遗互动体验。如在福州市新店古城遗址公园举办“古城里的秀——非遗达人秀”等活动;泉州市惠安县崇武古城风景区开展VR非遗互动、非遗市集等活动。

    在甘肃省嘉峪关市举办的非遗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非遗进景区“方特之夜”专场晚会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地蹦子与霸王鞭结合而创编的舞蹈《欢天喜地》拉开了晚会的帷幕;舞蹈《礼御丝路》《飞天》仿佛让观众回到了千年河西,一幕幕繁荣盛景扑面而来;剪纸工艺、刺绣技艺、嘉峪关烤肉、新城酿酒等非遗元素舞蹈串烧节目《魏晋神韵》让观众感受到了浓浓的嘉峪关风味和特色……晚会节目涵盖传统舞蹈、情景剧、歌曲联唱等,内容丰富,非遗元素十足。嘉峪关市文化和旅游局还现场发布了包括开展非遗进景区、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和“文化集市——手工互动”活动在内的6项非遗保护传承展示活动。

    在山东省滨州市举办的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进景区系列活动中,滨州民间剪纸、清河镇木版年画、布老虎等非遗项目,九木枕头、草编衍生品、文创抱枕等特色文创产品一一亮相。活动现场分为“滨州手造·非遗集市”“滨州手造·文创展区”共38个展位,通过现场展示、传承人讲解等方式,使游客们体验了非遗和旅游融合的文化盛宴。除了通过展位展示,现场还有滨州市优秀表演类非遗项目《打枣》《长寿村》《马大宝喝醉了酒》《韩英见母》等节目轮番上演,让广大群众一站式、全方位感受到了非遗的魅力。

    传统刺绣手工艺展、艺术服饰、剪纸、古城窖酒酿造技艺、新疆社火、新疆曲子剧……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新疆主场活动在昌吉州奇台县江布拉克景区拉开帷幕。活动现场,“国家宝藏——新疆重大考古发现集萃”展、“新疆四史”图片展、非遗图片展、文创产品展示、非遗集市等,集中展示了近年来新疆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成果,绽放出新疆文化珍宝迷人的风采。

    非遗进景区,释放出非遗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也为景点增添了更多精彩,有力推进了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游客能通过观看现场制作、互动体验等形式,深度了解非遗背后的故事,“零距离”体验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景区也能将非遗项目作为营销宣传新亮点、提升游客体验的新途径,助推旅游业发展。

    非遗+旅游线路   文化赋予旅游内涵

    “我们村里这套拳法,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现在开发非遗旅游,大家都很高兴,欢迎游客来村里习武学拳。”在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石梁镇麻蓬村,村民王成奎是远近闻名的武术教师,一套“十三太保拳”打得虎虎生风,这组拳法如今还是衢州的市级非遗项目。在抗战期间,衢州中学曾经搬到石梁镇办学。武侠小说泰斗金庸曾就读于当时的衢州中学,还把“石梁”的地名写入了小说。为了纪念这段历史,麻蓬村在石梁溪畔建起了金庸武侠广场等多个“武侠景点”。石梁镇党委书记周锋说:“我们要以发展非遗旅游为契机,盘活周边村庄的文旅资源,带动百姓增收致富。”

    柯城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衢州的主城区,区内非遗资源丰富。在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浙江省主场城市(柯城)系列活动开幕式上,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了首批16条主题非遗旅游线路。其中也包括衢州市柯城区的“未来乡村非遗之旅”,线路涉及“十三太保拳”“九华立春祭”等11个非遗项目,将非遗传承与未来乡村建设有机融合。

    发展非遗旅游旨在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不断提高非遗传承实践水平,浙江此次发布的首批非遗主题旅游线路,串珠成链,集结了浙江省各市县最具代表性的非遗项目。“16处非遗旅游线路各有自己的地方特色,把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巧妙融合,让文化更加富有活力,旅游更加富有魅力。”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譬如“探寻千年古都文脉·杭州记忆唤醒之旅”杭州非遗主题旅游线路,以美轮美奂的杭州西湖、良渚古城遗址和京杭大运河三大世界文化遗产为主线,将20余项非遗体验项目串成一条璀璨的项链,并将“宋韵”“亚运”等热点文化元素融于其中,通过走读及互动体验的形式,将杭州的城市记忆重新唤醒,生动立体地展现在体验者面前,内容丰富饱满,“不尽”非遗,韵味悠长。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近日发布了10条贵州省非遗主题旅游线路。“贵阳——匠心筑韵寻味林城”“黔北——河谷寻艺茶海拾遗”“安顺——浪漫瀑乡奇遇屯堡”“黔南——水乡记忆草木寻茶”“黔东南——苗乡技艺行者无疆”“铜仁——梵山净土活力乌江”……这些非遗线路,按照地理区域将贵州省内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多姿多彩的人文风情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让游客可以更具体方便地了解和体验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敕勒川部落非遗之旅”“大青山万里茶道红色之旅”“城市之根黄河之旅”“黄河岸线非遗之旅”……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文旅广电局近期发布6条非遗研学精品旅游线路,让市民游客尽情享受青城之美;临近暑假,福建省文旅厅推出10条福建非遗主题旅游经典线路,让市民游客一路尽赏非遗古韵……

    一条条旅游线路,将非遗中的手工艺、美食等串联在景点、民宿之中,为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内驱动力,既能丰富旅游的文化内涵,又能带动非遗走出去,两者相得益彰。

    非遗+街区  激发城市文化记忆

    南枝醒狮、双咬鹅舞、潮阳英歌、鲤鱼舞……数支队伍“走街串巷”,巡游在广东汕头小公园的骑楼街区里,“活起来”的非遗与市民游客“零距离”接触,为市民游客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嘉年华”。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汕头市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的现场,除了非遗巡游外,现场还有17个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现场展示和18个传统美食类非遗项目现场制作和销售,吸引了大批市民游客驻足观看。“汕头市小公园是我们汕头市的中心区域,也是我们的文化地标,这地方也作为海内外潮人的精神家园,在这里举办活动可以唤起人们对潮汕文化的记忆。”汕头市文化馆副馆长陈少冰表示,希望通过这一次的活动,让人们唤起对地方文化的保护,唤起对非遗项目的关注和发扬。

    古老街区“华丽转身”,成为非遗展示“大舞台”,在唤醒街区生命活力的同时,也留住了城市记忆和乡愁。在非遗的发展与传承中,街区是其中重要的载体之一,除在街区开展非遗活动外,有的地方还通过“非遗主题街”的方式,走出一条传统与现代、非遗与市场融合共荣的创新之路,让非遗魅力绽放光彩。

    6月12日,广州非遗街区(北京路)正式开街。广州市越秀区深入挖掘北京路历史文化记忆和文旅资源,对中山四路骑楼建筑进行整体整饰活化利用,将其打造成岭南非遗的重要展示窗口和广州展现“老城市新活力”的鲜活典范。

    街区以越秀区国家级代表性非遗项目春节(行花街)为核心,采取创新的场景设计和体验模式,打造“永不落幕的花市”,重构广府人“行花街”的记忆。以花为媒,借花传情,百米非遗街区中,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项目的昆曲、古琴、木卡姆等42项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布设在中间位置,寓意“百花齐放”。同时,引入广州“千年商都”和“海丝文化”的在地性文化优势,用一条涌动的“花路”横贯多个橱窗,集中展示粤剧、广式硬木家具制作技艺、广东凉茶、木偶戏等4项广东入选国家级的非遗项目与粤语讲古、广东醒狮等12项越秀区本土非遗项目,行走在骑楼中的市民游客透过方寸天地即可看到非遗大世界。

    开街当天,以北京路骑楼为原型搭建的虚拟公共文化空间——广州非遗街区(元宇宙)同步亮相。现场设置体验区,市民戴上VR眼镜,即“穿梭”进入非遗街区元宇宙世界实现沉浸式体验。元宇宙街区呈现广府特色非遗集市,包含广彩、广绣、榄雕、箫笛、通草画、象牙微雕、岭南古琴、西关打铜等八大项目,每个项目均挑选了代表性的精品进行3D数字建模,结合5G云计算、AR/VR等技术,高精度全方位地展示产品细节,带领大众领略非遗工艺的精妙之处。现场还有基于“联通5G+北斗”的无人零售车,人们可在5G无人零售车完成扫码以及非遗产品的支付购买,全面体验集文化、场景、消费为一体的非遗新模式。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正在运营测试中的江西省首个“非遗美好生活街区”南昌市绳金塔历史文化街区迎来一波非遗热。“这种中国画中罕见的画种叫作颖拓,颖,指笔尖;颖拓,就是用笔尖画、抹、点、拓出来的拓片画。”位于街区的黄宾辉非遗艺术馆内,“南昌颖拓”代表性传承人黄宾辉向游客们介绍他的作品,边说边演示一小段制作过程,“一幅100cm×50cm的颖拓作品要耗时3个月才能完成,对传承人的眼力、体力、耐力都是不小的考验。”周围游客听后,纷纷为非遗传承人的工匠精神点赞。从黄宾辉非遗艺术馆出门穿过西北角的街巷,就来到宣纸刺绣工坊,传承人顾玉纯在给学习刺绣的聋哑学生们一针一线地作示范,观展的游客也忍不住围观上来。据介绍,宣纸刺绣工坊不仅是一处常设的非遗作品展示馆,还是西湖区残疾人就业创业服务点,不时开展“小小传承人”研习活动,让非遗传承走出家族,走向大众。

    这样的非遗展馆,在街区内共有22个。据绳金塔历史文化街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非遗美好生活街区”以江西全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基石,将国家级、省级、市县级的非遗项目进行引入,其中国家级非遗4个,省级非遗7个。经过对这些非遗项目的挖掘、传承、创新和再造,以及绳金塔历史文化街区的生产性保护机制、孵化培育机制、八大统一管理机制等措施,实现了“非遗”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良性互动,使非遗文化真正做到看得见、摸得着、可传承、可体验、可发展。在绳金塔历史文化街区,除了蕴含丰富文化内涵的非遗手工艺品外,客家擂茶、金溪藕丝糖、金塔瓦罐汤等非遗小吃、食品也受到游客的青睐。

当前:4版(2022年06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