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民生实事 共筑美好生活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内外兼修创建文明城市
本报记者 袁矛 实习记者 王露

    凤凰山下,沿着河滨路一路向南,“一山一湖一湿地”的美丽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泸江河畔,顺着老石桥信步而行,歌声婉转、琴声悠扬,悠然而乐的慢时光让人流连忘返……记者近日走进花香四溢的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切身感受到了市民们的“幸福感”“获得感”。

    2021年1月,开远市被中央文明办确定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2021—2023年)。一年多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火热行动让这座传统工业城市悄然发生着变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生态环境宜人宜居,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市民素质明显提升……筑牢民生“里子”,撑起城市“面子”,文明因子正深深嵌入开远的城市肌理,让城市更美好,让人民更幸福。

    ◎ 以上率下

    于细微处擦亮城市底色

    “一环岛的街坊,大家好。我是开远市委宣传部的干部赵宁,也是大家的楼栋网格员,明天会到一环岛逐户走访,大家对市委、市政府有工作建议或者对开远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有意见想法,可以向我提出,我都会及时反映。”今年4月8日,开远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赵宁解锁了一个新身份,正式成为一环岛片区的楼栋网格员。

    入驻网格的第一天,赵宁在微信群中认真地给大家做了自我介绍。打那以后,这个热心肠的“新邻居”便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主动走访群众,认真听取群众诉求,将走访的问题梳理归纳,做到第一时间反映,第一时间处理。小到邻里纠纷的调节和处理,大到人居环境的治理和改善,赵宁忙碌地穿梭于辖区,很快就成了居民们信赖的“自家人”。

    “小网格”汇聚“大文明”,“零距离”服务“大民生”。开远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启动以来,以党建为引领,高位统筹推动,创新开展城市基层党建“零距离”网格化管理。市委常委带头下沉社区,及时走访了解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问题;干部职工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服务“入网入格”,纷纷化身“宣传员”“劝导员”“整治员”,积极承担信息采集、政策宣传、便民服务、矛盾化解、治安防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工作,推动老旧小区、集贸市场、城市道路等提升工程和智慧停车等平台建设,普惠16万余名城区居民。

    “市西中路175号院内居民区几年前的光纤线一直堆放在院子里,请联系相关部门给予处理”“灵泉东路老翠怡酒店前,隔离带岔口旁的一丛植物遮挡了从岔口左转的车辆和行人的视线,存在交通安全隐患”……在“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群”微信群里,开远市住建、公安、市场监管等涉及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时刻准备着认领任务,并及时反馈处置整改情况。

    这些任务一部分来自市级四套班子领导和全市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他们踏遍街头巷尾,把发现的顽症痼疾和不文明行为以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反映至微信群中,带头发现问题、反馈问题、协调解决问题;另一部分来自“美丽开远”APP上开设的“随手拍”栏目,市民将发现的问题上传至APP或拨打新闻热线进行报料,平台管理员对线索进行研判分析后,通过微信群在线上反映,相关部门获得线索后在线下处理,并将最新进展及时反馈。公开透明、便捷高效的线上线下“指尖办公模式”,将城市管理工作“织”成了“一张网”,让反映的问题事事有登记、件件有反馈。

    ◎ 以民为本

    于精密处提升幸福指数

    8月的云南正酝酿着一场有关“菌子”的饕餮盛宴。种类丰富、美味营养的野生菌大量上市,吸引市民争相购买尝鲜。位于开远市临江北路的河滨集贸市场临时摊位区人声鼎沸,记者在现场随机采访了多位前来买菌子的市民,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到了“环境卫生干净整洁”“管理规范有序”“商家诚信经营”这几个关键词。从他们的描述中记者得知,就在一年前,这里还是污水满地、垃圾乱扔、车辆随意穿梭、占道经营屡禁不止的一处城市“痛点”。

    农贸市场事关百姓的“菜篮子”“米袋子”,同时也是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窗口。2021年,开远市在广泛征集市民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后,全面启动集贸市场高标准、高规格提升改造工作,有效解决基础设施老旧、环境卫生脏乱差等突出问题。

    河滨集贸市场经理何兵兵告诉记者,该市场于2021年10月1日完成改造并投入使用。改造后的市场颜值大变但“烟火”依旧。市民陈女士乐呵呵地说:“这里和以前相比变化特别大,再也不用担心踩到污水坑里了。”

    居住在星光社区的83岁老人戴辉光也和陈女士一样,真切感受到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带来的新气象。

    星光社区曾是开远市外来人口最多、居住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社区。2021年,开远实施了南园、泸江、红明、凤凰四大片区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星光社区改造项目便是重点项目之一。星光社区除了对187栋、2297户居民楼的主体工程优化翻新外,还对室外1.5万米的污水管网、1.3万米的雨水管网、1.5万米的道路工程以及停车位、充电桩、垃圾箱、健身娱乐设施等配套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提升改造。基础设施老旧、公共服务缺失等老旧小区的共性难题一一破解。

    如今,戴辉光每天都会和老伴一起在小区里四处转转。见证了小区的华丽嬗变,戴辉光感到十分高兴,他说:“用两个词来形容,那就是‘老区新貌、焕然一新’,感谢党和政府,让我们的日子越过越舒心。 ”

    ◎ 以心贴心

    于毫末处服务百姓所需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吉祥物“开开”“远远”,在不同的场景中倡导市民“做文明人,创文明城”——在开远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一楼的剪纸活动室内,数幅融合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主题和开远特色元素的剪纸作品令人眼前一亮。主创者董庚华和志愿者们围坐在小圆桌前,一边剪纸一边商讨着如何在“美丽开远”长卷剪纸作品上增添与文明城市创建主题相关的细节。

    董庚华是华电云南发电公司绿水河发电厂的一名退休职工,从小钻研剪纸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她,退休后担任了市文联剪纸艺术团团长。开远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挂牌成立志愿服务促进中心后,董庚华带领艺术团的团员们入驻志愿服务队总队,每逢周日的早上,她都会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给喜欢剪纸的市民上课;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有开设剪纸培训班的需求时,她也会积极“接单”。在董庚华看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不仅满足了她创作和分享的需求,也满足了志愿者们“利用空闲时间做点有意义的事情”的需求,更满足了广大市民在艺术中陶冶情操的需求。

    近年来,开远市将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作为一项政治任务,着力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向纵深发展,运用线上“云平台”和线下“心愿墙”的方式广泛征集群众需求,通过“量贩式”“外卖式”“小灶式”的“三配送”服务方式,着力为群众解决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在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的同时,开远市大力培育志愿服务文化,采取“一站式服务”或“一站+N站”服务的形式,建成186个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真正把志愿服务送到了群众的家门口。

    在灵泉街道健民社区,90平方米的“芙蓉小站”成为了居民们远离烦恼的“避风港”和收获幸福的“加油站”。建民社区第一党支部书记孙美蓉也是小站的志愿者,她告诉记者,“芙蓉小站”不仅具有党的思想理论宣传阵地、社情民意收集平台、精神文化交流区以及读书驿站四大功能,还可为社区居民提供热水、爱心雨伞、无线网络等。小站里还有许多像她这样的志愿者,居民遇到困难时,她们都会用心用力为大家排忧解难。孙美蓉说:“把志愿服务送到百姓身边,不仅能够为大家解决困难,还能吸引更多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当人人成为文明实践的参与者,开远的未来就会更加美好。”

 


 

当前:1版(2022年09月0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