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313.3万海淀人想要的模样
——北京市海淀区以人为本聚力文明新征程
杨澜  宋敏


    

    366条背街小巷完成“深度美颜”、老旧小区设置共享工具、打造立体“菜园”、设置便民生活角,创新的服务让居民享受生活便利;开展问卷调查,根据居民需求调整活动内容,“菜单+订单”式服务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一系列惠民举措,是海淀区文明创建精细化、精准化的生动诠释和有力注解,充分彰显了创建为民的情怀。

    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近年来,连续两届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海淀区立足“首都站位”、对标“首善标准”、弘扬“首创精神”,深化落实“两新两高”战略,让更多创建成果惠及百姓。如今,更便捷、更舒适、更美好的海淀区,有着313.3万海淀人想要的模样。

    ◎ 366条背街小巷完成“深度美颜”

    背街小巷是城市的“毛细血管”,连接着千家万户,展现着城市的形象。近年来,海淀区把承载城市文化底蕴、记录悠远文明轨迹的背街小巷,作为文明城区创建的治理重点,截至目前,全区已有366条背街小巷完成“深度美颜”。

    中关村村史馆西侧的双榆树西里二条在海淀区背街小巷专项整治中表现突出,成为一条被附近居民多次“点赞”的街区。这条全长158米、南北走向的街道,在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三年行动中,实现了华丽变身。在整治的过程中,中关村街道在“城市针灸”理念指导下,以“点式切入”的方式,将中关村的“科学、人文、创意”元素融入背街小巷环境提升和文明城区创建工作,通过铺设夜光跑道、增加中英双语文化宣传展示墙、建设生态花园和互动体验设施、改造入口区域标识及休息运动空间等措施,将双榆树西里二条打造为链接中关村村史馆和周边国际人才服务设施的创新趣街。

    在双榆树西里二条,人们会发现处处“隐藏”着精美的设计细节。在街区的两端设置有充满设计感的艺术栅栏,增强了空间感和视觉体验;而步行街的一条弧形的跑道尤其引人注目,这条跑道在晚上会有星星点点的夜光效果,既能指引方向又有趣味艺术感;还有一处印有二维码的栅栏墙,这面栅栏墙其实是中关村众享荟有声图书馆,市民只需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以收听对应的图书内容。

    无论是艺术栅栏,夜光跑道,还是众享荟有声图书馆,这里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巧思,将文明城区建设的成果展示得淋漓尽致。

    ◎ “菜单+订单” 服务精准供给群众

    1个文明实践中心,29个文明实践所,642个文明实践站,102个文明实践基地,222个友邻志愿服务驿站,1781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80余万名注册志愿者,形成了“全民志愿、全域志愿”的良好局面,这些数字的背后,是海淀区不遗余力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的生动写照。

    走进面积近6000平方米、有20余个功能分区的四季青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笔者看到,社区志愿者在老师的指导下体验釉上彩绘、十余名舞者在宽敞的练舞厅里翩翩起舞、孩子们簇拥在一起通过邮票了解中国历史……在这里,丰富的文化活动让人眼前一亮,而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这些文化活动多数是根据社区居民的点单定制的。

    “四季青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是集新时代文明实践、党群服务、公共文化服务及社会养老助残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场馆,每年举办的活动有2800余场,有些活动在四季+小程序上一开启预约,便几乎秒光,居民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四季青镇党群工作办公室(宣传)科长许扬如是说。

    四季青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活动为什么这么“火”?许扬坦言,“火”起来是因为经过了多年的实践摸索,除了拓宽覆盖面外,四季青镇还认真琢磨如何把服务真正送到老百姓的心坎上。“为了让更多的人主动参加,我们向全体居民发出调查问卷,根据居民的点单,实践所及时调整下一个月的活动菜单。最终,四季青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形成了现在‘菜单+订单’式服务模式,更加精准地服务群众。”

    四季青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只是海淀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设理念,高标准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海淀区根据高校院所、科技园区和新农村并存的城乡多元化社会格局,建立2+9+N志愿体系,提供理论、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健身、文明、法律、应急等服务,满足群众的多样化需求。同时,将每月的最后一个周末定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推动日”,以日常性和集中化相结合的方式,每月在线上线下开展700余场文明实践活动,满足群众常态化需求。此外,还依托海淀资源优势,培育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讲习”“红色香山故事”等理论政策宣讲品牌和“后厂直播间”“友邻志愿驿站”等志愿服务品牌,持续满足群众个性化需求,不断提升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 “文明创建合伙人”开启居民新生活

    人以城为家,城以人为本。文明城区创建,最重要的是为市民营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近年来,海淀区下足“绣花功夫”整治老旧小区问题,为社区居民绣出了一幅实实在在的美好生活图景。

    “大家合力建设我们的小区,把小区变得越来越美好!” 说起对“文明城区创建合伙人”的理解,苏州桥西社区楼门长多晓丽如是说道。获评“首都文明社区”的苏州桥西社区,近年来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创建”,将社区网格化管理同社会动员、社会服务、社会治理等深度融合,将文明城区创建工作从街道、社区下沉至楼门、家庭及个人,建立了“党委建在社区、党员担任楼门长、网格员成为志愿者”的三级创建组织体系,带动社区居民在思想上完成了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目前社区有130余名居民、260多户家庭长期志愿参与文明城区创建,群众参与创建的热情高涨、行动积极。

    为了给居民营造美好的生活环境,早在2005年,苏州桥西社区就开始了垃圾分类工作,通过建机制、强规范,以点带面,带动居民从源头上减量,稳步推进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现社区绿色生态微循环。厨余垃圾经无害化处理后成为肥料,楼前楼后见缝插绿,全部种上了蔬菜,全体居民参与种植,收获也归全体居民所有。

    同时,苏州桥西社区还常态化开展“你家的草就是我家的宝”共享工具生活角创建活动,所募集的电钻、扳手、电吹风、玩具、梯子、轮椅、拐杖,以及社区党委用下拨的服务群众专项经费购买的冲击钻和角磨机等,均作为共享工具,免费供居民使用。

    如今,从社区居民到周边商家,都在积极响应“文明创建合伙人”活动。社区里的近90名居民志愿者主动参与社区大小事务的管理,小区周边的共建单位也全力支持“文明创建合伙人”活动的开展,社区建设活力满满。

当前:A1(2022年09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