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自信,家长先共情


    当孩子不自信或不敢做某件事时,作为家长你会怎么做?大多数人可能都会说,“你可以”“相信你自己,你能行”,但有时候这种“空洞”的肯定与鼓励,会显得苍白无力,说多了还会增加孩子压力,甚至诱发抵触情绪。

    因为不同的先天性格气质或后天成长环境,有的孩子面对挑战时,会自卑、胆怯、退缩、不自信,此刻正是考验父母耐心的时候。当孩子不自信时不妨试试以下方法。

    1.别强迫,先共情。不要急于鼓励孩子,“你可以的”“你能做到”。这些话看似肯定,其实否定了孩子自身的感受。所以不妨先共情,比如和他说“第一次学骑车确实很难”“玩单杠需要很大的勇气,害怕也是正常的”。这种共情,会给孩子安全感,他会觉得父母理解和接纳他,并且相信父母愿意帮助他。

    2.让孩子表达顾虑与担忧。当孩子因失败或其他原因不愿意开口说话,只是默默承受时,家长应想办法让孩子把心里的顾虑和担忧说出来,让其把觉得自己没做好的地方说出来,然后帮他一起寻找克服的办法。如果孩子抗拒表达,父母也可以主动沟通,“你是不是担心做不好会被别人笑话?那么假如你的朋友没做好,你会笑话他吗?”用鼓励的话先打开孩子的心门,与孩子一起总结如何应对他遇到的困难,和应该吸取的经验教训。

    3.把困难外化。当孩子屡次失败心有退意时,家长应及时察觉,并作出相应回应,避免孩子把“做不好”或“不敢做”归结为自己能力不行。可以和孩子说,“学溜冰是很难,但不是因为你笨,爸爸刚学的时候也做不到”,或者说“学习需要一个过程,你现在做不到不代表你以后做不到”。让孩子觉得他的不自信或担忧是正常的,或者说这是初学者都会遇到的困难,但是初学者之所以觉得难,那是因为初学,而熟能生巧,那些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4.尝试把难度降低。如果一件事情对孩子来说实在困难,家长可以适当降低难度,试着让孩子迈出成功的第一步,以此增加自信。比如教孩子打乒乓球,父母可以先教孩子用拍子托住球保持一会儿,只要孩子做到了,就可以说,“你看,你做得很好嘛!”把学习过程分成一个个小台阶,把困难的一大步分解成简单的一小步一小步的叠加,让孩子不断地从成功迈向成功。

    5.提示从前的成功经验。如果孩子因新学某项事物一直失败而感到苦恼,乃至丧失自信时,家长可以巧妙提示孩子以往的学习经历,用相似的从失败到成功的过程让其从中吸取经验或得到鼓舞,暗示孩子可以做到,比如“你看你以前也不会骑滑板车,可是现在骑得这么好了”“你刚学跳绳的时候跳得好慢,现在可以跳这么好了”,提示过往成功的经历同样可以为孩子增加自信,让孩子能够找到一条值得尝试的通往成功之路。     (《生命时报》 任增辉)

 

当前:未成年人6版(2022年09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