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往之地 更是向往之地
——云南省玉溪市全面提升城市风貌开创文明城市建设新篇章
本报记者 袁矛 实习记者 王露


    

    

    2021年,一群栖息在中国云南省境内的野生亚洲象一路北上,到达玉溪市后悠闲“逛吃”92天,引起全球关注,向大家展示出一幅“碧玉清溪,象往之地”的生态和谐美丽画卷。同年,在被中央文明办确定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2021—2023年)后,玉溪市全面提升城市风貌、深化“玉溪之变”,为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时时刻刻带来惊喜。

    一年来,更多“沉睡”的城市资源得以盘活,老旧小区实现“涅槃重生”,“断头路”“烂尾楼”等陈年积弊正在消除,农贸市场、文化场馆提档升级……截至今年8月,玉溪市中心城区累计美化、提升、改造主次干道周边建筑外立面21万平方米,拆除影响城市风貌的老旧破损建筑物5.1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8.3万平方米,优化改造市政道路5.6万平方米,有效盘活土地1363.70亩,城市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城市“颜值”大提升

    幸福指数节节增

    傍晚时分,位于玉溪市红塔区河滨路边的孝文化主题园成为市民们散步的好去处。园内微风不燥、绿树成荫,遍布各处的“新二十四孝”石雕、镌刻着成语典故的景观小品等,在扮靓城市的同时,让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浸润人心。

    与孝文化主题园一街之隔的聂耳精神文化主题园则呈现出另一番风貌,同样吸引了不少市民尽享闲暇时光。沿着铺满鹅卵石的小径悠闲漫步,以聂耳生平重要事迹为主题的石雕、宣传画等映入眼帘,生动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擦亮“红色之城”新名片;而随处可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语和创意微景观,深度融合了音符、小提琴等元素,成为文明城市新地标。

    更加优化的休闲空间,更加优美的绿化景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市民的一言一行,提升了群众精神面貌。家住红塔区玉成社区的居民冯益伟常常带着孩子到这两处主题园玩耍散步,他告诉记者:“像这样因地制宜、充分挖掘文化特色打造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园,以及有‘颜值’有‘内涵’的创意微景观,在玉溪市可谓数不胜数。”冯益伟的言语和神情中透着自豪。

    一年来,玉溪市以“全域创建文明城市、全面提升城市风貌”为抓手,结合“美丽县城”创建、人居环境提升等工作,全面启动城市更新工作。除了进一步推进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园和公益景观小品建设工程,打造城市绿色新景点外,玉溪市还成立了城市风貌整治提升工作专班,按照“美起来、亮起来、绿起来”的要求,美化、提升、改造主次干道周边建筑外立面,拆除影响城市风貌的老旧破损建筑物,增加城市公共配套设施,规范店招店牌,整治占道经营,优化提升道路通行能力,推动城区闲置低效利用土地处置盘活工作,一体化打造美丽玉溪,不断提升城市颜值和品质。

    针对空中缆线、飞线充电、城中村环境、流动摊贩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玉溪市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让城市环境提档升级在细微处见功夫、见质量、见情怀。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玉溪市大力整治空中缆线、飞线充电问题,城区内纵横交错的空中“蜘蛛网”大幅减少,进一步消除了安全隐患,打造出安全有序、干净美观的城市环境。

    老旧小区“换新衣”

    改造升级惠民生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走进红塔区凤凰街道紫艺社区共美家园,错落有致的小花园内生机盎然,古朴典雅的木质凉亭里老者闲话家常,共享停车位和立体停车场上的车辆整齐有序停放,以街区为叙事空间、由32幅手绘画组成的《聂耳故事》彩绘文化墙以及设计成小提琴样式的单臂路灯等生动展示聂耳精神及其文化内涵……看着眼前干净、整洁、优美的居住环境,很难想象,就在一年前,这里还是“设施老旧且不全、道路狭窄又不平、私搭乱建随处见、环境卫生脏乱差、停车问题老大难”的老旧小区。

    紫艺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乔春梅告诉记者,共美家园片区作为红塔区老旧小区改造的样板工程,在改造过程中坚持“政企民协作多方共建、党建引领多元共治、完善配套资源共享、打造生态宜居共美”的原则,在拆除小区与小区之间的老旧围墙以及私搭私建、违章建筑等的同时,配建社区便民服务大厅、党群服务中心、立体停车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微型消防站等设施,实现片区内服务设施、公共空间、公共资源的共建共享。1016户居民在共美家园里开启“共建共治共享共美”新生活。

    “居住环境变得干净漂亮了,生命财产安全更加有保障了,志愿服务活动更精彩丰富了……”共美家园的变化让居民田家林真切地感受到“日子越过越好!”借鉴共美家园片区的成功经验,朱槿社区诸葛北片区老旧小区连片改造项目正如火如荼推进。

    老旧小区改造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务实举措,也是城市更新改造工程的重要部分。随着全域创建文明城市、全面提升城市风貌工作的深入推进,全市按照“改造基础、完善功能、提升环境”的工作思路,突出片区联动改造和存量资源整合利用,推动城市更新和开发建设方式转型,让老旧小区呈现出“美了环境、富了居民、得了民心、赢了公信”的喜人局面。

    在改造中,各地突出水、电、路、气、网、安、治和老、幼、站、厕、园等功能元素,实施“地上地下、面子里子”一体更新;以满足居民安全需要和基本生活需求为切入点,重点推进“一水两污”、电力、通信、供水、管网等改造,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以丰富社区服务供给和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为着力点,引入城市“绿道”“绿肺”理念,设置健康步道,提档沿路绿化……越来越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正在玉溪市民身边上演。

    15分钟便民生活圈

    “圈”出市民美好生活

    走出家门,步行15分钟内能够做什么?对于家住江川区宁海街道的82岁老人王民富而言,15分钟内可以到提档升级后的农贸市场选购新鲜的肉禽果蔬,可以和老伴在新修的公园里散散步、拍拍照,还可以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向志愿者们学习使用智能手机……王民富笑着说:“这几年咱们江川的变化特别大,环境变得更好了,生活也更加便利了,吃、喝、玩、乐、文、体、医、商等公共资源配置都很完善,真正让我们市民在文明城市创建中获得了实惠。”

    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是玉溪市江川区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推进城市更新建设中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江川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张乘风告诉记者,去年以来,江川区围绕“生态宜居、健康舒适、安全韧性、交通便捷、风貌特色、整洁有序、多元包容、创新活力”8个方面,充分盘活中心城区街头巷尾的空闲地块,实施增色添绿工程,建设完成一批城市口袋公园,在为城市添绿的同时,充分拓展扩大市民的活动空间,提升群众的生活品质。

    “通过实施城市更新改造,江川区的城市路网日益完善,绿化水平不断提高,配套设施得以健全,空间布局更加优化、综合功能更加完善、人居环境更加优美、江川特色更加明显,玉溪中心城区东部城市的定位更加突出,城市风貌焕然一新。”张乘风说道。

    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玉溪市在全面提升城市风貌工作中,始终注重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协同推进,着力解决好群众关切的“急难愁盼”问题,各地通过优化片区空间、完善小区功能、配齐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完善15分钟便民生活圈,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位于红塔区杯湖公园内的红塔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文明实践为出发点,以便民惠民为落脚点,积极融入“15分钟便民生活圈”。红塔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负责人吴永谞介绍,中心内设理论宣讲、市民教育、科普宣传活动大厅,文化活动、文化传承体验空间,以及文明引导金色大厅、未成年心理健康咨询室、云上乡愁书院等多个功能区域,并环绕杯湖公园打造融政策理论、民俗传统、健康卫生、法律法规、体育健身等内容于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园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大道,切实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成市民群众学习新思想、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精神生活的好去处。

    居民龚亚雄退休后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组建了“紫艺乐队”,大家闲暇时就会聚到红塔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排练和创作歌曲。龚亚雄说:“这里环境好位置佳,平时从家里走路过来也就10分钟左右,非常方便,我们过上了令人向往的退休生活。”

 

当前:A1(2022年09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