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心向党铸辉煌 “医”路奋进为民康
——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纪实
程桂英  杨子

 

    重大事项集体讨论、民主决策;理论学习、主题教育、廉政教育常态长效;38个党支部全面覆盖医院各科室各部门,31个党支部实现支部书记与内设机构负责人“一肩挑”……

    公立医院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攀枝花市中心医院给出的答案是: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我们看到:门诊病房一线,医务人员将党员徽章戴起来,责任担起来,尽心尽力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暖心的医疗服务;疫情防控前线,党员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冲锋在前,为群众筑起一道道坚固的生命防线;医疗事业改革发展的路上,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凝心聚力书写医院发展新篇章。

    “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院务公开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等多个国字号金字招牌落户该院。

    该院还先后建成国家级胸痛中心、国家级心衰中心、陈孝平院士工作站、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心脏病培训基地、中华医学会西南泌尿系结石病防治中心攀枝花分中心、四川省人民医院机器人微创中心攀枝花远程分中心、云南省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这是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党建赋能的最好体现,也是“医”心为民的生动实践,更是高质量发展的铿锵足音。

    一家有情怀的医院

    高水平打造区域医疗健康中心,为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提供坚实支撑,是四川攀枝花市对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作为区域内辐射力、影响力领先的医院,攀枝花市中心医院的作用不言而喻。

    医院要发展,医疗是先导。

    2021年3月7日,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手术室里,一场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正在进行。与以往不同的是,主刀的是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医生在旁边的操作台前操作,通过机械臂精准定位,将病灶切除。

    这是川西南、滇西北地区首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落户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后进行的首例手术。该手术在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成功开展,标志着区域内第三次外科手术革命开启,为更好服务患者、推动攀枝花市高水平打造区域医疗健康中心打下坚实基础。目前,该院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普通外科、泌尿外科、心胸外科、妇科等领域,累计开展手术400余台。

    医院要发展,技术是支撑。

    2020年5月15日,攀枝花市中心医院肿瘤科放射治疗中心成功为一名宫颈癌晚期患者完成三维后装治疗。该项技术的成功开展进一步完善了医院肿瘤患者的放射治疗方式,填补了攀西地区三维后装技术的空白。

    2017年,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在区域内率先开展ECMO(体外心肺支持技术),截至目前,已开展30余例。2020年初,该院派出业务骨干携当时攀西地区唯一的ECMO及其他高级生命支持设备组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救治病房。

    据介绍,该院现有国内先进技术11项,省内先进技术68项,攀西地区率先开展的先进技术209项。

    医院要发展,人才是关键。

    攀枝花地处川滇结合地带,受自然地理因素等影响,吸才、留才较为困难。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党委落实党管人才要求,以事业、感情、待遇留人,破解边远城市留不住卫生人才的瓶颈。

    吸引人才,攀枝花市中心医院给足礼遇和待遇。柔性引进人才王式功教授,在医院建立专家工作站。在他的指导下,医院成立气象医学研究中心,孵化多个省市级研究项目。

    培养人才,攀枝花市中心医院使出“浑身解数”。现胸外科副主任程远建毕业之初选择了难度较高的紧缺专业——心胸外科。到科室后,受到重点培养,几年内他就掌握了科室常规开展的各种手术。医院选派他先后到北京安贞医院、意大利锡耶纳大学医院等国内外知名医院进修学习。现在,他和团队在微创胸腔镜、主动脉弓置换术、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达芬奇机器人等手术水平高超,受到广泛好评。

    近年来,该院引进并培育博士研究生11人,硕士研究生224人,较2017年增长近40%,硕士研究生导师28名,较2017年增长67%。年均培养规培医师80余人、规培护士60余人、规培药师10余人。还承担着10余所高校,年均400余名医学生理论教学工作,每年培养实习医师、药师及护士600余人。

    在专家人才量与质的不断提升下,该院的医疗质量、学科建设、科研教学等发展取得巨大飞跃。先后获得四川省医学科技奖7项,省、市级科研立项105项,发表以SCI为代表的高水平学术论文50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40项,外观设计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证书5项。科技成果转化实现“零”突破。医院师资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获奖14项 ,其中国家级2项。规培学员参加四川省级竞赛获各类奖项7项 。

    一家有温度的医院

    2020年5月,市中心医院怀孕女医生张菊跪地抢救早产儿的事迹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5月5日晚,张菊值夜班时,一名刚刚出生3天的早产儿紧急转入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这名早产儿只有32周胎龄,出生时体重只有1.8千克,出生后不能自主呼吸。

    婴儿到医院的时候,因缺氧已经全身青紫色。见孩子病情危急,张菊当机立断,马上给婴儿进行气管插管、辅助呼吸治疗。由于已怀孕5个多月,弯不下腰,张菊只能全程跪着为婴儿实施手术进行抢救。

    这一幕,被同科室护士陶亚非拍下并传到同事微信群。本想随手记录工作中的温馨与感动,没成想照片热度渐渐升温,被同事发到朋友圈后,点赞和转发的网友越来越多,受到媒体的高度关注和报道。

    2017年8月,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播出了该院老年科医生周倩,暴雨中不顾自己被淋湿,将雨伞往病人头顶撑的故事,网友纷纷点赞。

    在市中心医院,还有很多像张菊、周倩一样的医护人员,面对病人发自肺腑的感激,他们说,任何一个医生遇到这样的事情都会这么做,治病救人本来就是医生的职责,只要患者有需求,医生就会有行动。

    医生相似的“集体行动”,正是多年来市中心医院秉承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全力打造有“温度”的医院的直接体现。

    “温度”,不仅体现在一个个枝叶情深的医患故事中,也贯穿于医院改革发展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

    从升级改造硬件设施设备到优化完善就医流程;从科室建设发展到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从信息化智慧化建设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点点滴滴,市中心医院用心用情把服务做到患者的心坎儿上。

    医院设立专门母婴室、残疾人及老年患者专用就诊通道;提供一站式咨询导诊服务;便民设施随处可见。升级改造院内交通路网、门诊大厅、病房等基础设施,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就医环境。

    2018年至2019年,市中心医院在国家第三方满意度调查患者满意度中,分别得分89.5分和93.5分,位居全国前列。2020年,在市卫生健康系统政风行风群众满意度结果排名中,市中心医院位列全市综合医疗机构第一名。

    一家有担当的医院

    今年9月1日,一波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攀枝花连续926天无新增本土病例的记录。

    “核酸检测样本较多,需要志愿者!谁来?”当市中心医院教务科党支部微信群里出现一条志愿者招募消息后,不到一分钟,支部11名党员纷纷主动报名,立即奔赴核酸检测实验室。

    9月4日,攀枝花市东区部分区域实行静态管理。正在家休息的儿科党支部副书记陈敏、肿瘤血液科党支部书记彭明尧得知后,赶紧打包行李往医院赶。与他们俩作出一致行动的,还有医院各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党员及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大家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开展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

    突发疫情期间,市中心医院承担了全市1/3的核酸检测工作,并派出87名医务工作者参与核酸检测、采样等工作,累计检测核酸65万余人次。

    疫情防控勇担当,脱贫攻坚写大爱。

    2015年8月,重症医学科刘华兵被医院派驻到盐边县红宝苗族彝族乡干坪子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组组长。3年,他用汗水和鲜血履行了一名共产党员在党旗下的铮铮誓言,圆满完成了村摘帽、户脱贫的目标任务。

    2018年,药学部临床药师毛光明被选派到木里县进行综合帮扶,挂职县卫生健康局副局长。在毛光明和同事们以及当地医务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木里县医疗卫生事业获得全面发展。

    “伤口现在是什么状态?脓液有多少?术前的检查数据如何?”2021年10月12日,市中心医院远程会诊中心,一场相隔200公里的专家会诊正在进行。市中心医院产科专家正向医联体盐源县人民医院的医生询问治疗情况。

    与常规的远程会诊不同,这次是升级版的远程诊疗,在“5G远程诊疗车”和远程操控技术的帮助下,两地医生围绕一个特殊感染病例进行讨论。

    医联体建设是分级诊疗的重要抓手,是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缓解基层群众看病就医难的治本之策。近年来,市中心医院不断延伸医联体建设内涵,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先后托管市内及周边8家医院,秉承“一院一策”原则,创新合作模式,通过项目式帮扶,建立专家工作站、专科联盟及学科联盟,派驻管理骨干、业务专家开展帮扶,远程会诊、查房、教学等,推进医联体内同质化管理,初步实现“大病不出县”的目标,分级诊疗成效明显。

    党旗所指,就是冲锋所向。今后,市中心医院将持续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在高水平打造区域医疗健康中心中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当前:B2(2022年10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