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本报记者 赵青 李林晅

    10月12日,在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73周年来临之际,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城关镇第三小学特邀抗美援朝老兵董安国来校宣讲红色故事。活动中,董安国用朴实的语言,结合亲身经历向师生讲述了冰天雪地、战火纷飞的战争岁月,让广大学生感受到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该校希望通过学习志愿军老战士的英雄事迹、国旗下讲话、主题队会、红色研学等途径,引导广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让学生把“强国志、爱国情”的种子深埋心中,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近年来,陕西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共推出全国“新时代好少年”5名、全国“最美孝心少年”5名、陕西省“新时代好少年”153名,建成乡村学校少年宫792所、乡村“复兴少年宫”114所。

    10月16日上午,党的二十大开幕会直播,陕西省委文明办副主任胡纪美听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相关内容后,更是将其作为开启新征程后的重点工作之一。

    下一步,陕西省将以“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力点,持续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广泛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传承红色基因”等主题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持续深化文明校园创建,围绕“四个目标”、坚持“六好标准”,不断提升文明校园建设水平;持续深化“厚德陕西”建设,开展“新时代好少年”推荐评选活动,让广大青少年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持续深化基层阵地建设,管好用好乡村学校少年宫,推动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全面拓展。

    为什么要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千千万万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近年来,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战线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山西省大同市深入实施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推进了崇德向善、成风化人,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得到提升,李培斌、张连印荣获“时代楷模”称号,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5名、“中国好人”30名,“新时代山西好少年”45名、“新时代大同好少年”1288名。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举办党史学习教育等主题宣讲3万余场次;积极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发出“争做新时代好少年”倡议书4.2万余份,开展“做一件好事”4万余件,组织开展先进事迹学习宣传活动752场次;把每年9月定为公民道德宣传月,组织开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好人”的重要回信、道德模范及身边好人座谈会等活动76场次。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以“党员+团员+少先队员”模式,打造了基层党史宣讲的流动阵地;创新推出“红色真人图书馆”等13项红色立体研学课程,推出红色史迹迷宫闯关游戏、DIY红船、AI+实践、粤港澳青少年农耕体验营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时,越秀区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世界青少年环保宣传志愿服务队、全省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科学实践基地以及全省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普及站。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助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指明了方向。”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赵宁的话,也是所有精神文明建设战线工作者的心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蓝图已经绘就。面对新征程,大家信心满怀、干劲十足。

    福建省龙岩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陈杭芹表示,福建省龙岩市将着重抓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全面深化拓展乡村学校少年宫“一宫一品”特色创建和“复兴少年宫”试点建设,开展以“品德、品行、品格”为主的未成年人“六个一”教育实践活动,打造以传承“三红精神”为主体的红色文化教育“龙岩模式”,全方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建设科科长李鸿介绍,下一步,越秀区将发挥越秀红色资源优势,生动鲜活地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广泛持续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化文明校园创建。

    “下一步,我们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组织多种形式的教育实践;深入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山西省大同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李雁侠告诉记者,大同市将通过实施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开展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系列教育活动等,推进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融合育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学生多元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当前:1版(2022年10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