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市北区
“志愿红”汇聚成文明风景线
鲁青文

 

    志愿服务是一座城市的文明底色。在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这份底色浓郁且醒目。800多支志愿服务团队、10万余名注册志愿者、860家“红色合伙人”、900余名“一线工作组”成员和数万名热心居民一起,在防疫一线前线忙碌奔走,在创建一线挥汗如雨,在孤寡老人、特困居民、寻求帮助的人们身边施以善举、送来温暖……那一片耀眼的“志愿红”,是城区文明风景线中最动人的色彩。

    ◎ 一种蓬勃的温暖力

    身披“志愿红”,心中很光荣

    志愿服务在平凡中传递爱心,在点滴中传递关怀。每次戴上“小红帽”、拿起引导旗,64岁的金秀兰就把腰杆挺得很直。“这种红色是光荣的标志。”她说。作为一名文明出行引导志愿者,山东路与延吉路的交叉路口就是她坚守的“阵地”。

    “先别急,等人行道绿灯亮了再过……”每天早上7点,金秀兰准时出现在路口,不停地重复着。“其实大家都挺遵守交通规则,我多喊几声,主要是提示一些不留神的‘低头族’和不戴头盔的外卖小哥。”金秀兰说,每次红绿灯变换,她都要看着这一批行人安全过了马路才放心。

    “红背心”一穿上,市北区文化馆馆长林刚便觉得肩上责任多了一份。周六一早,他就赶往台东街道顺兴路一处居民楼院。“市北区文旅局对口包联的是台东街道,这里大大小小的楼院就是我们的‘新战场’。”参加过多次志愿服务,他已经熟稔楼院的每一处细节:楼道墙面脏了要粉刷;楼院边角尤其是楼梯下面容易留存垃圾,需要彻底大清扫……林刚和同事们花了3个多小时,让这处楼院露出整洁的新面貌。

    金秀兰和林刚是市北区无数志愿者的缩影。在青岛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号角吹响之后,市北区迅速组织180名文明引导志愿者在全区的主要干道、交叉路口,用手中的小红旗引导安全文明交通。同时,61个区直部门、单位组成22个“一线工作组”,900余名党员干部利用周末时间下沉到文明城市创建的最前沿,清理楼院杂物、绿化带垃圾,劝阻乱停乱放、占道经营,有效治理了城市卫生和秩序方面的“顽疾”。

    市北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文明温暖你我、城市更加精彩”的宣传活动正在市北区4485处居民小区里广泛开展,动员更多市民参与到文明城市创建“一盘棋”作战图中,在创建更加美好家园的行动中发光发热。

    ◎ 一种责任的驱动力

    居民的“小事”是他们的心头“大事”

    “日行一善的人必定是个幸福的人,因为他们为自己能有给予他人帮助的能力而欣慰,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进而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这句话让家住登州路社区的李惠贞产生了深深的共鸣。

    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过后,身为第九网格支部书记的李惠贞便隐隐有些担忧,“就想着小区周边会不会存在安全隐患?”第二天一早,她叫上“红色合伙人”青岛水产商会会长王进,利用两天时间对道口路小区做了个“全面体检”,还真发现了问题。

    “小区的污水古力盖、雨水井盖因为踩踏和暴风雨,有的破损,有的松动,一旦踩翻了非常危险。大风还将墙外的大树枝条吹断,搭到了人行道上。”李惠贞说,王进立刻回去组织商会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自掏腰包买来水泥,找来泥瓦工,加固了古力井周围,她也和一些热心居民一起,修剪了人行道上的树枝,粉刷了原先脏兮兮的外墙。

    无独有偶,和她一样“主动找活”的还有市北区城管局市政二公司党员项目部的成员们。

    “我们利用7天国庆假期,把35所中小学周边的市政设施‘拉网式’排查了一遍,这样就避免了施工噪音对正常教学秩序的干扰。”项目部负责人李振文介绍,本着“便民不扰民”的工作理念,11名党员主动请缨,牺牲假日,更加精准地为周边群众提供服务。

    其中最难整的一段当属嘉定路小学门前的顺昌路热力沟槽。“我们从10月4日进场,紧锣密鼓推进沟槽恢复。回填水稳、摊铺粗粒、铣刨罩面等环节均保质完成。”施工负责人刘若昕介绍,大家奋战了两天,让嘉定路小学门前焕然一新。这7天里,项目部共为10余所学校周边更换荷兰砖700平方米,修补车行道1100平方米,恢复沟槽850平方米,新设坡道口6个。

    ◎ 一种红色的感召力

    “居民需求榜单”激发爱心

    除了“主动找活”,全区860家“红色合伙人”还充分发挥积极性,对着居民反映的“文明城市创建需求榜单”主动“揭榜挂帅”,协同解决创建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

    “我是昌乐路5号的居民,院里的路灯不亮了,晚上漆黑一片,尤其是老人孩子出来不安全,能不能帮忙修复?”不久前,大港街道昌乐路社区的一位居民发来求助。但由于这是一个开放小区,小区内的路灯不属于公共部分,不在路灯管理处的维修范围。

    得知这个难题,大港街道的“红色合伙人”中铁十八局随即赶来详细了解。考虑到小区路灯使用年限较长,线路老化且已损坏,他们决定给居民们免费安装感应灯。在连续干了两天后,路灯重新亮了起来。

    “在市北区,更难能可贵的是坚持常年‘揭榜挂帅’的爱心志愿者。他们结合自身特长,服务居民。”据市北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市北区有800多支志愿服务团队,不少团队现在扎根于全区160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

    在台东街道威海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金剪刀志愿服务队是不折不扣的“金字招牌”。54岁的老党员董伟华是台东街道金剪刀工作室负责人,也是金剪刀志愿服务队的一名志愿者。打从2007年退休后,她一直坚持为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理发,15年来没收过一分钱。

    “我们楼下水道堵了,洗手间不能用,台风这就来了,怎么办呀?”9月13日,海伦路街道顺昌路社区居委会主任周石峰的手机响起,电话那头是人民路383号居民急切的声音。几句安慰话后,他立即叫上社区“红管家”志愿服务队的队长孙开泉,带着工具箱赶到这户居民家。

    一番排查后,考虑到这处铸铁下水道已经40岁“高龄”,锈迹斑斑,孙开泉买来PVC材料的管道,经过电钻切割、回填,忙碌了3个多小时后,终于赶在邻居们下班前维修好了管道。

    从社区发起的一个志愿者招募令开始,有着20年装修经验的孙开泉便报了名,至今已为社区服务了4年多,通下水、安电线、维修家电,跑遍了辖区的每一个楼院。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今,越来越多的市北人在“志愿红”的感召下,投身在疫情防控、应急救援、助老扶弱等领域,引领更多的人用志愿服务的大爱温暖社会。

 

当前:B3(2022年10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