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让千年昭馀古城活起来
近年来,山西省祁县古城社区依托昭馀古城千年文脉,构建“三有阵地”“两堂八坊”志愿服务模式,先后获评“晋中市文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等,将文明实践扎根基层治理。
强基固本 夯实志愿服务根基
阵地建设有深度。以党群服务中心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核心,串联渠家大院等12处古城特色场所,精心打造“历史文化+红色教育+法治实践”三位一体的志愿服务阵地集成线路,实现阵地资源的深度整合与高效利用。
阵地服务有温度。构建志愿者“招募-培训-服务-表彰”全周期管理体系,创新“志愿+N”孵化模式,建立志愿组织培育基地,通过双向联动持续提升阵地服务温度与效能。
阵地辐射有广度。整合驻区单位、大党委、商圈商家、山西医科大学等多元资源,建立“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通过入户走访、线上问卷等方式收集居民诉求,推动居民需求、小区治理、资源整合、志愿服务四个结合,搭建共建共治共享实践平台,形成全域覆盖的服务网络,推动志愿服务从“零散化”向“精准化”转型。
在此基础上,古城社区以“创新+实践”模式,依托“两堂八坊”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宣讲堂”接地气,公益讲座融入古城烟火气;“法润堂”解民忧,公益律师提供专业咨询;“议事坊”聚民智,创新“古有六尺巷,今有共享墙”的协商案例;“心灵坊”促和谐,引入房树人、欧卡牌和沙盘疗愈等专业的方法服务居民心理健康;“乡贤坊”睦邻居,“古城管家”善用“熟人”优势,成功调解邻里矛盾;“公益坊”搭平台,“志愿青春·益祁来”项目累计为500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提供社会实践舞台;“童伴坊”护成长,常态化开展“古城小导游”等活动,覆盖社区青少年1900余人次,服务困境青少年400余人;“为老坊”乐夕阳,八段锦和交谊舞等课程深受老年朋友的喜欢。各方“多元参与”推动古城志愿服务品牌“亮点出圈”。
活态传承 赓续千年古城文脉
古城社区深挖昭馀古城文化内涵,推动志愿服务活动与非遗保护、历史传承深度融合。
实施“古城云集 古韵餘辉”古城历史建筑档案保护志愿服务项目,把古城的每一座院落、每一个古建以照片和视频的形式留存;84岁高龄“古城管家宣讲员”许老师,带领来祁的游客深度探访古城,讲解古城民俗故事、生动传说、红色遗址,年接待量超80人次;开设“非遗工坊”志愿服务活动,邀请剪纸、秧歌、太极拳、蜡染、泥塑等的非遗传承人开设公益课堂,组织青少年、居民参与传统技艺传承与推广;在寒暑假和传统节日,开展阅读沙龙、欢乐跑、民俗体验等活动,让千年古城文化在志愿服务中焕发新生。
聚焦青少年群体构建志愿服务培育体系,打造“古城少年行”成长培育体系。古城社区联合辖区中小学开设“小小志愿者”实践课堂,通过古城公益市集等项目,培育青少年志愿者队伍6支。建立“家校社”联动机制,与祁县第二中学等学校合作开展“最美志愿服务学校”“最美志愿服务班级”评选,将志愿服务纳入共建范畴,推动300余名中学生参与社区治理。2025年暑期推出“古城创客营”,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开发非遗课件、设计文旅志愿服务路线,为社区治理注入青春智慧与创新动能。
全域联动 共绘文明创建新篇
社区以“古城云集”品牌为纽带,推动志愿服务向周边区域延伸。
在团县委的支持下,古城社区创新事实无人抚养儿童1+1+N亲情陪伴模式,开展爱心帮扶、亲情陪伴、助学支持、心理支持、活动赋能,保障志愿者和孩子们一周一沟通,一月一探望,假期有陪伴,特困有助力,心愿有人圆,组织孩子们走进古城,开展“阳光公益行”活动16场、阳光成长营1场;建立“志愿联盟”,联合环保局等共享阵地资源与项目经验,开展“卫生古城联创”“生态环保进学校”等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