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为楫,方渡“诗与远方”
野景点的诱惑源于其对“小众”“隐秘”的标榜,契合了现代游客追求个性、逃离喧嚣的心理需求。原始风景与冒险刺激交织成的吸引力,在社交媒体滤镜的美化下被无限放大。
然而,这片“野性”的土壤里深埋着风险的种子:安全设施缺失、自然灾害突发、救援困难重重,甚至生态环境也因无序访问而遭受破坏。治理层面的难题也不容忽视,一方面,执法层面存在难度大、违法成本低的现实困境,罚款难以形成有效震慑。另一方面,社交平台的内容监管与风险提示仍显不足,部分博主为流量刻意美化危险行为。
治理野景点乱象,还需多方合力,疏堵结合,构建“政府引导、平台负责、游客自律”的协同机制:政府部门需对有条件的区域加强安全监管与疏导;平台必须严格审核内容,强化风险提示;游客自身更需树立“自己是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以审慎态度取代侥幸心理。
旅游的本质是体验与成长,而非在危险边缘试探。我们乐见有关部门开发更多兼具原始之美与安全保障的旅游资源,满足人们探索自然的渴望。但比开发更重要的,是全社会安全文化的培育——唯有当每一个旅行者都能敬畏自然、珍视生命,方能让“诗和远方”不再沦为险境与陷阱。
安全是旅行最厚重的行囊,也是欣赏风景最基本的前提。以安全为楫,方能真正驶向那片令人心驰神往的山水秘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