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山水诗都”后,马鞍山打造“好人之城”
马鞍山市美景。濮勇 摄
● 好人现象
马鞍山好人群体不断涌现,在这座城市散发道德光芒,“做好人、行善事”化作刻在城市基因里的自觉
● 好人文化
从“好人岗”到“好人馆”“好人林”“好人长廊”……马鞍山精心打造“好人矩阵”,成为文明城市的窗口
● 好人之城
在“好人之城”建设中,孕育出马鞍山人包容、奉献、坚韧的品格,“好人做好事,城市有温度”,是马鞍山对善意最质朴的承诺
2025年7月14日至15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提出着力建设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加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提高市民文明素质。
连续六届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安徽省马鞍山市以“好人之城”的温情底色,孕育出马鞍山人包容、奉献、坚韧的品格。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升,“做好人、行善事”化作刻在城市基因里的自觉,让“好人之城”成为继“山水诗都”后,这座城市最闪亮的文明名片。
向善文化滋养道德沃土
8月12日,马鞍山市和县乌江镇濮陈未成年人之家里,16名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学子从叶连平手中接过荣誉证书和奖学金,青春的脸庞难掩激动与憧憬。这温暖的一幕,与过往13年的每一幕重合起来,成为这座城市中动人的片段。
上世纪70年代起,叶连平深耕乡村讲台,一守就是半个世纪。他的一句“我希望我的最后一口气是在三尺讲台上呼出去的”,如磐石般坚定。他创办留守未成年人之家,义务辅导学生2000余名,用毕生积蓄设立奖学金,14年发放50余万元温暖461颗童心。人们将叶连平誉为“乡村永不熄灭的烛光”,他也获得了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等荣誉,但他却说:“没有居平树,可能就没有叶连平奖学金。”
好人的背后,亦是好人。作为叶连平的学生,居平树在耳濡目染中坚定志向,跟随老师的脚步走上了教学岗位。几十年间,他用无微不至的服务传承叶连平爱生如子的情怀,将叶老与他的心,和广大留守儿童以及成百上千家长的心紧紧相连。
叶连平与居平树的故事,只是马鞍山好人群体的一个缩影。在这座城市散发道德光芒的,还有深耕炼铁17年,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年增收节支总额超6300万元的“马鞍山好人”张晓萍;拖着病体开展反诈宣传,用200余个视频、35场直播守护10万群众“钱袋子”的“中国好人”张华;17年开渡船坚持一元钱船票,为当地群众铺就一条水上便民路的“中国好人”刘庆……
截至目前,马鞍山已有111人荣登“中国好人榜”、107人入选“安徽好人榜”、856人(组)获评“马鞍山好人”。
平凡善举浓厚文明氛围
8月的长江之畔,马鞍山市雨山区的“好人岗”前,在“中国好人”丁力的悉心指导下,一群热忱的年轻人正尽心为群众提供志愿服务。
小平台发挥大作用,在马鞍山,“好人岗”由各级好人代表、先进典型轮流上岗,发挥榜样力量为市民和游客提供志愿服务、开展宣传活动,成为马鞍山文明城市的窗口。
2021年起,“好人岗”从马鞍山主城区起步,目前10余个岗亭成为三区三县的“文明坐标”。4年间,全市700多位各级先进典型积极参加“好人岗”志愿服务,累计服务群众6.2万人次,总时长超3.5万小时,让温暖在这座城市触手可及。
一个个岗亭所代表的,是马鞍山从发掘好人到发扬精神的完整体系。从基层的“楼栋好人”“小区好人”“社区好人”典型提名,到“马鞍山好人”“安徽好人”“中国好人”榜样表彰,马鞍山建立的层级举荐机制,让每一个平凡善举都不会被错过,使“做好人、行善事”成为城市最鲜活的色彩。
雨山区“好人岗”负责人丁力至今仍记得2011年5月的那个清晨,他救下落水儿童的瞬间:“危急之下没想太多,我相信换作我身边的任何一个人,也都会这么做。”生活在好人辈出的环境里,他的自豪话语道出了这座城的文明氛围——举荐机制畅通公正,平凡善举层层涌现。
不仅是“好人岗”,马鞍山精心打造“好人矩阵”,让“好人馆”“好人林”“好人长廊”等成为文明传播的鲜活窗口与精神传承的重要纽带:“好人馆”常态化纳入主题党日活动与校园实践,让榜样故事成为党性教育与青少年成长的生动教材;每年植树节,“好人林”的新绿与模范事迹一同扎根道德沃土;“好人长廊”里,一张张笑脸、一段段事迹随市民步履映入眼帘,让善意从点的闪耀扩展为面的温暖,真正实现美德浸润全城、文明遍植人心。
礼遇好人传递温暖大爱
一座尊重好人的城市,才会孕育出更多好人。多年来,马鞍山始终锚定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在“好人之城”建设中,不断探索传递道德力量的更多可能。
对新获评的各级各类先进模范一次性给予现金奖励;对生活困难和低保家庭的好人,给予现金资助;对因见义勇为受伤而使生活受到影响的好人,给予医疗补助并推荐适宜的工作岗位……“好人做好事,城市有温度”,是马鞍山对善意最质朴的承诺。
“好人卡”让先进典型和道德模范免费乘车、体检、逛景区;大剧院里的“好人专座”让模范们共享文化盛宴;每年春节、中秋,各级领导走访慰问好人……马鞍山以制度之臂,为各级好人撑起了一片晴空。
当城市以真诚的尊重回应善意,善意便会以更炽热的姿态反哺社会。在马鞍山,好人们用行动诠释着“奉献”二字的千钧重量。
为发挥好“中国好人”周克武的示范引领作用,马鞍山研究成立“周克武科技创新团队”,其带领团队研发的反诈“数字战警”,目前已推广至全国200余个市县,帮助各地群众止付资金数十亿元;在相关部门和社区的支持下,四十多年如一日坚持助人为乐的“中国好人”金元伟,以其名字成立好人工作室,通过自身行动影响和带动越来越多人加入到志愿服务中来……
马鞍山的好人故事,如流经这座城市的长江般生生不息。从“一个好人”到“一群好人”,从“好人现象”到“好人文化”,马鞍山的“好人之城”建设,让每一份善意都能发光,每一份温暖都被传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