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拔2600米的养护院里,她带着老人开时装秀、拍抖音、做手工……
“90后”妹子成为63名老人的“大家长”

◎ 本报记者 罗园 刘旭飞

扫码看视频

    18岁进入养老服务业,从护理员干起,“90后”藏族姑娘格西王姆16年来一直忙碌在养老服务一线。从护理员成长为院长,格西王姆带着老人们开时装秀、拍抖音、做手工、做游戏、开辟小菜园,让老人们的晚年生活丰富多彩。

    9月4日10时许,记者走进海拔约2600米的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松岗镇哈飘村老年养护院,听格西王姆讲述她和63名老人的故事。

    格西王姆幼年失去双亲,在国家关怀与亲人照料下长大。曾被光照亮的人,更有温暖、照亮别人的冲动。“第一次见到敬老院的老人,发现他们大多无子女,晚年需要人照料,我就想为什么不能是我呢?”2009年,她应聘成为马尔康市敬老院护理员。

    每天面对百余名孤寡老人的起居琐事,谈何容易!起初,她对老人洗澡、排便等事难以应付,甚至想放弃。她曾换了新工作,可只待半天便返回了敬老院。“脑子里全是老人们,心里放不下。”她留了下来,老人们也日渐依赖她,常偷偷塞给她自己都舍不得吃的零食。2019年,格西王姆被聘任为院长,成为老人们的“大家长”。

    格西王姆带着记者走进住宿楼一楼房间,这里住着两位80岁以上老人。房间干净整洁,没有异味,只有些许酥油香,被子叠得整齐,衣柜里的衣服也摆放有序。

    格西王姆对老人十分“宠溺”,时常给他们买零食、可乐,有人觉得她太惯着老人,她说只希望老人们能每天开心幸福。

    下午2点,住宿楼大厅热闹起来,老人们在格西王姆的带领下有节奏地做起手指操。随后的“三点半课堂”上,几十位老人用水彩笔制作面具。80岁的兰木初婆婆完成蝴蝶面具涂色后,工作人员在她的“积分存折”上贴上小花。“参加活动、锻炼身体等‘乖乖表现’能积分,积分可换生活用品和零食,以此激励老人们参加活动。”格西王姆说。

    在老人们眼中,格西王姆让他们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里生活了18年的蒋永安老人说:“这几年养老院变化太大了,卫生更干净,生活也改善很多。”在23岁的护工马龙英眼中,“院长总有使不完的牛劲儿,她的情绪也一直感染和影响着我们,也提醒我们照顾老人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有耐心。”

    如今,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格西王姆更加忙碌了。除了养护院的日常工作,她还要到基层搜集养老护理相关问题,前往阿坝州多个县的敬老院交流经验。她说:“未来,我希望更多农村留守老人、困境老人能得到关爱,也希望有更多年轻血液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