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有温度,城市有风度
据《深圳特区报》报道,近日,在深圳宝安,来自山西的王先生因违规占道摆卖与城管发生冲突,情绪激动下他将车上的货品抛砸在地。原来王先生在老家做生意失败,父子俩来深圳做起摆摊生意,冲突当天,他的微信余额只有5块钱,父子俩晚饭都难有着落,所以看到执法人员就情绪失控了。西乡城管队员刘高了解到他们的难处后,一边耐心安抚一边讲解深圳城市管理的政策。对于罚款,刘高建议他用做志愿者的时长抵扣,他还建议王先生应聘市容整治的工作。最后,王先生父子成功应聘,每天能挣两百多元,还手书六页感谢信向城管报喜。
编辑点评:城管队员刘高没有机械地开罚单、扣货物,而是耐心倾听、换位思考,在坚持原则的同时灵活施策,用“做志愿者”的方式替代罚款,既维护了法规的严肃性,又体现了对困难群体的体恤。更可贵的是,他还主动为王先生父子牵线搭桥,帮助其从“被管理对象”转变为“城市治理参与者”。这种“疏堵结合”的思路,不仅解决了眼前矛盾,更为父子俩提供了长效的生计保障。
真正的城市文明,不仅在于市容的整洁有序,更在于对每一个市民的尊重与关怀。当执法者既能“铁面”维护公平,又能“暖心”化解困境,城市便不再是冰冷的水泥森林,而成为承载梦想与温情的共同体。
王先生手写的六页感谢信,是对这份“温度”最真挚的回应。期待更多地方的城市管理者能从中汲取经验,让执法不再是“猫鼠游戏”,而成为助人向善、促城向美的桥梁。唯有如此,城市才能真正成为百姓安身立命、安居乐业的家园。(黄祎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