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养老直播间“坑老”新套路
如今,养生直播间“坑老”手段较前有所变化。不同于传统直播间的死缠烂打式推销,当前套路更强调软性渗透。比如某“教授”自称知名医院双硕士、中国营养学会委员,但经核查均无官方佐证。课程设计采用渐进式策略,前期传授简易食疗,后期植入高价产品。销售环节通过视频电话确认客户身份、经济条件后一对一报名,采用货到付款模式规避线上交易记录,链接被封杀后迅速转向公众号跳转、独立APP等新渠道。
这一套营销模式精心设计且极具迷惑性。直播间里以“不卖课、不问诊”为由规避责任,却通过私域社群完成销售转化,这种“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模式,加大了监管难度。
加大打击和治理力度势在必行,从短信发送方、客服企业、商标所有者等关联主体入手,追溯资金流向和利益链条。互联网平台则需强化链接安全审核,对频繁被封的直播间实施重点监测,要求明码标价并公示生产资质。提升老年人数字素养,子女应主动关心老人网络活动也至关重要。此外,还需进一步完善货到付款等监管细则,明确价格虚高的认定标准,降低维权门槛。
从监管层面,需尽快明确直播带货中“三品一械”的边界与责任,严格限制直播带货的准入门槛,要求“三品一械”销售仅限于取得经营资质的店铺开展,避免无资质主体借机牟利,让“剧本”与“话术”再无藏身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