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之滨文明花开
——宁夏吴忠深耕文明创建让百姓生活“尽欢颜”
◎ 本报记者 李林晅

吴忠风景图。(吴忠市文明办供图)

    数说吴忠

    ● 创建全国文明村镇20个、全国文明单位44个、全国文明家庭4户、全国文明校园4所

    ● 改造老旧小区677个,惠及居民10.96万户

    ● 施划公共停车泊位2.7万个

    ● 雨污管网建设改造131.5公里

    ● 市区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1.73%、41.93%、26.33平方米

    在宁夏平原黄河之畔,有一座被黄河水深情哺育的千年古城——吴忠。这座古丝绸之路上的“塞上明珠”,红色文化、黄河文化交相辉映,古长城、秦汉古渠、一百零八塔等遗迹众多。自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来,吴忠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的理念,打造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新城。

    今年5月,吴忠上榜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近日,记者走进吴忠,触摸千年古城的民生温度。

    暖心实践  提升群众幸福感

    在吴忠,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实打实地办到百姓心坎上。

    日前,记者走进利通区上桥镇新民社区紫宸园小区,一场以“党建引领惠民生,义诊服务践初心”为主题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正在火热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以饱满的热情为居民提供细致服务。

    在血压、血糖测量区,居民张大爷边量血压边笑呵呵地对记者说:“这样的活动很方便,一下楼就能检查身体。”刚听完“科学调理”知识讲解的居民刘阿姨说:“以前我运动得太少了,听完大夫讲解后,得增加运动量。”

    在盐池县,“真情联万家 文化惠民生”戏曲进乡村惠民文艺演出活动来到花马池镇北塘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听说有戏曲演出,不少老戏迷早早地就赶到现场等候。经典的戏曲节目一个接一个上演,台下叫好声不断,现场格外热闹。

    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持续弘扬文明新风。

    七夕节前夕,“利通有礼 践行新风”2025年新时代文明实践集体婚礼在利通区举办。8对新人在简约庄重的仪式中许下誓言,宣读《移风易俗倡议书》,以“低彩礼”的方式诠释爱情真谛,开启幸福文明新生活。利通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将文明新风融入百姓喜爱的活动中,既能让移风易俗理念深入人心,也能引导更多青年以爱为名简约启程,共同营造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

    吴忠大力实施文明素养提升行动,充分发挥643个文明实践阵地的平台作用,推进农村高额彩礼专项治理文化浸润行动,开展“讲文明、树新风、争做文明有礼吴忠人”主题实践活动,连续5年举办“十万家庭学礼仪”“文明大讲堂”等特色活动,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

    文化润城  添彩美好新生活

    9月8日上午,在同心县红军西征纪念馆内,居民李华带着孩子,仔细观看一件件革命文物和历史照片。“展览运用声光电等多种方式,非常震撼,仿佛把我们带回了那个热血沸腾的年代。”李华感慨地说。纪念馆讲解员丁荣介绍,纪念馆不仅是展示文化的窗口,更是激发市民文化认同与自信的精神家园。
    吴忠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土地,所辖区域曾是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西征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宁夏,在吴忠留下诸多红色历史印记。正因其悠久的历史与重要的战略地位,吴忠保留了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现有吴忠董府、一百零八塔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42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5处。

    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吴忠开展各类主题活动,以红色基因涵养城市文明气质。在盐池革命烈士纪念园内,戴着红领巾的“小小讲解员”用童声讲述革命故事;新开发的13条红色研学线路串联起33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创排舞蹈《东方红》《红船向未来》等一批颂扬红色文化的文艺精品;推出“红旗漫卷——宁夏革命文物陈列图片展”线上展览;开展“强国复兴有我——‘传承红色基因·奔赴新征程’吴忠市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等活动……

    黄河之水穿境而过,赋予吴忠深厚的黄河文化底蕴。吴忠以黄河文化润城育人,加强黄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利用,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并通过举办“黄河文化大讲堂”等活动,讲好黄河故事,彰显黄河魅力。

    榜样引领  塑造城乡好风气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七一勋章”获得者、吴忠市兰花热心小组慈善协会会长王兰花受邀参加观礼活动。

    “这是我第二次受邀在天安门观礼,不仅是对我过往的认可,更是对我的激励。”王兰花表示,她会一直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走下去,有一分热便要发一分热。多年来,王兰花带领兰花热心小组为居民解决各类困难7500多件,调解民事纠纷680多起。在她的带动下,越来越多市民争当身边好人。

    9月8日午间,记者见到了利通区环卫工人刘淑兰。多年前,刘淑兰在报纸上了解到王兰花的公益事迹后,深受触动,随即加入了兰花热心小组,成为一名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至今,她的志愿服务活动时长已累计超过1500小时。此外,自2012年起,刘淑兰已无偿献血19次。

    王兰花与刘淑兰的故事是吴忠建设“好人之城”的生动实践。

    这座充满温度的城市,持续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培育选树,让善行义举深入人心。目前,吴忠已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18人、“中国好人”47人、诚信之星2人。2次承办“中国好人榜”发布活动,连续9年举办全市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

    为切实做好榜样礼遇工作,吴忠从交通、医疗、旅游等12个方面推出礼遇激励措施,让先进典型有荣誉、受尊重、被关爱。同时,成立志愿服务培训学院,培育“兰花芬芳”“红草帽”等志愿服务品牌,持续释放榜样引领的温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