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力齐发”,成都双流绘就共建共治共享文明画卷
双流好市开市庆典。
双流区政务服务大厅。
市民体验双流好市。
福源老街改造后场景。
福源街老院落停车场改造后。
双流好市一角。
清晨,在四川省双流棠湖中学校门口的早高峰车流中,交警抬手示意车辆礼让,身着红马甲的家长志愿者引导学生快速通过斑马线,校门口临时停车区的车辆“即停即走”,曾经拥堵的路段如今变得通行顺畅——这样的文明场景,是成都市双流区“城市交通治堵提升行动”中“警校家”联动模式的日常。
今年3月底以来,双流区聚焦“城市交通治堵提升、农村文明交通倡导、背街小巷环境提升、小区院落文明新风、校园文明环境提升、医院周边综合提升、环城绿道文明骑行、未成年人心理护航、窗口单位微笑服务”九大领域,通过“九大行动”激发广大群众共建共治共享城市文明的内生动力,持续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
从交通路口到背街小巷,从校园周边到绿道驿站,双流区“九力齐发”破解城市治理痛点,用数据见证成效,以创新破解难题,绘就了一幅有温度又有活力的文明画卷。
1
破局
——从“堵点”到“通途”的民生答卷
“以前送孩子上学,在路口要堵20多分钟,现在10分钟就能送完孩子!”曾经的烦心事不再“堵心”,家住东升街道的王女士提起变化,语气里满是喜悦。2025年初,双流区针对学校及医院周边的交通拥堵点,组建了500人的“文明交通劝导队”,在全区100多所中小学、医院周边开展“车让人、人快走”引导,累计查处机动车不礼让行人210余起、非机动车逆行100余起,相关路段拥堵投诉量下降40%。双流区交警大队联合城管、学校推出“警校家”联动模式,在棠湖中学、双流中学等10所学校周边划定临时停车区,优化信号灯配时,安装路侧护栏,高峰时段通行效率提升近30%,机动车主动礼让率提升至98.5%。
在农村地区,交通文明的种子同样在扎根。双流区农业农村局联合各镇(街道),积极开展拖拉机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农机安全培训,发放资料3万余份,办理农机年检业务161件;同时,针对市级第二批交通治堵任务清单内的一松路、南寿街等7处重点隐患点位,采取“工程改造+安防提升”模式,修补病害路面,安装警示标牌,让乡村道路成为“安全路”“放心路”。
双流交通治堵的成效,还藏在每一个细节里:在成新蒲统力大道路口,通过切除绿化侧分带、增设机动车道,早晚高峰拥堵指数分别由6.11(严重拥堵)降为1.73(缓行)、由4.23(严重拥堵)降为1.46(畅通),通行效率整体提升7.76%;在四川大学华西空港医院周边,科学规划临时停车泊位,设置潮汐停车位,还优化地下停车场智能支付系统,车辆出场效率提升50%,曾经排队1小时的停车场,如今10分钟就能通行。
2
焕新
——从“角落”到“画卷”的环境蝶变
“以前,在这条巷子里,垃圾桶乱摆放、摊贩占道,下雨天我们走路都得踮着脚;现在,完全不同了。”说起东升街道东泰路的变化,居民张阿姨竖起大拇指。2025年第二季度,双流区城市管理和综合行政执法局聚焦背街小巷环境提升,出动人员670人次、动用车辆225车次,开展市政设施专项治理,整治病害道路8处;发动环卫工人159020人次、动用各类环卫车辆42330台次,清理卫生死角2400余处,累计整治背街小巷1460条,整治垃圾桶(点)乱设945处。东泰路不仅换上了新的地砖、路灯,还增设了休闲座椅,墙上绘着文明养犬、垃圾分类的彩绘,曾经的“脏乱差”变成了“净优亮美”的便民巷。
在九江街道泉水凼社区,共享单车乱停放曾是居民反映的老大难问题。“我们约谈了3家运营企业,要求增设电子围栏停放区域并减少投放量,还新增15处非机动车停放点,组织志愿者每天巡查规范。”社区工作人员说。在规范共享单车停放的同时,工作人员还常态排查“头顶”“脚下”的安全点位,消除安全隐患,曾经被挤占的人行道恢复了畅通,居民出门再也不用“绕着走”。
老旧院落的改造,更让居民感受到“家”的温暖。东升街道福源街片区的10个老旧院落,曾因管网老化、环境杂乱让居民头疼。双流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联合城管部门,走访500余户居民,召开15场议事会、茶话会收集诉求,最终完成1.5万平方米占地面积、超4.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改造,并加装电梯6部,打造休闲健身区3处。“以前楼道里堆满杂物,现在收拾得干净整洁,邻居们还能在院子里晒太阳聊天!”居民们的话里满是欢喜。而在怡心街道,和顺路、万顺路3公里的城市“留白”处,被打造成串联7座“口袋公园”的市民休闲绿廊,“边角地”变成了群众共享的幸福空间。
3
暖心
——从“服务”到“微笑”的温度传递
“您好,我年纪大了,不会用自助机,能帮我办一下业务吗?”近日,在双流区政务服务大厅,听到一位前来办事的老人的请求,工作人员立即上前,搀扶其到“潮汐窗口”。为解决群众“排队久、跑多次”的难题,双流区政务服务大厅推行“当日取号、当日办结”机制,采取“午间不间断”“周末预约办”等延时服务,2025年第二季度共收到居民从12345热线打来的电话多次表扬;同时,开展标准化业务培训,严格要求工作人员“服务语言美、举止仪表美、窗口环境美”,设置的“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半年受理事项按期办结率达100%。
在城市的“流动窗口”——公共交通领域,细致入微的服务,更是让文明的暖意渗透到人们的每一趟出行中。走进成都空港公交的“微笑主题车厢”,车窗上贴满乘客留下的暖心留言,驾驶员胸前佩戴的“笑脸”标识格外醒目,“您好,欢迎乘车”的亲切问候让出行群众心情舒畅。为让文明理念随车行、伴人走,成都空港公交还在重点公交站点设置“文明画报”,通过公益广告、标语等形式,将文明理念传递给广大市民,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大家的文明出行意识。针对一线服务人员,成都空港公交公司围绕文明驾驶、服务礼仪等主题,组织开展驾驶员优质服务专项培训,累计覆盖5000余人次,从规范进站停车、安全避让行人和非机动车,到细致掌握乘客需求、规范使用服务用语,全方位提升交通服务水平,让每一次停靠、每一次引导都彰显文明温度。
窗口服务的温度,还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国银行双流光电所支行员工王昱博,用耐心的微笑服务安抚办理复杂业务时情绪焦虑的客户,最终以专业与真诚打动客户,赢得信任;成都农商银行双流支行员工唐思婕,用亲切的乡音为村民讲解社保卡激活、涉农贷款等政策,架起银行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黄龙溪古镇、空港花田等景区专门设置“微笑服务岗”,培训志愿者800人,仅今年清明节假期就为游客提供咨询、引导服务1.5万次;餐饮行业积极推行“微笑服务+文明餐桌”双承诺,打造“微笑示范店”350家,让“光盘行动”成为深入人心的文明风尚。
4
守护
——从“成长”到“健康”的文明接力
“同学们,要是遇到不开心的事,记得找‘健康副校长’聊一聊!”日前,在双流区实验小学(东区),来自双流区第四人民医院的心理医生正在“身心共育・青春成长”讲座上,通过趣味游戏、情景模拟等方式,引导孩子们掌握学习情绪管理技巧。2025年,双流区创新选派医务人员到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担任“健康副校(园)长”,建立起市、区两级精神卫生中心与教育局的“转介服务”机制,开通心理健康诊疗绿色通道;在“5・25我爱我”心理健康日,全区100余所中小学、幼儿园累计开展活动2000余场,将非遗、自然教育、艺术疗愈等元素融入心理教育,吸引22万人次师生、家长参与;双流区青少年宫同步开展12355—“心理健康教育解忧杂货铺”活动,为学生们解答成长过程中的各类困惑。
校园周边的安全环境,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西航港街道联合综合执法、市场监管等部门,在学校周边200米范围开展食品安全、消防安全检查30余次;全区建立公安、市场监管、交通等部门联合执法机制,2025年第二季度排查校园周边占道经营1129处、流动摊贩3012处、乱堆乱放109处、共享单车乱停乱放5217处;同时,全区265所中小学、幼儿园实现硬质防冲撞设施全覆盖,组织最小应急单元培训,29名民警“法治校长”和122名护校民警举办安全讲座730余场,覆盖7万余名师生及家长。
环城绿道上,守护群众健康生活的文明接力同样在进行。“五一”、端午等节假日期间,空港绿道开展“文明骑士”“亲子骑行”等志愿活动,招募志愿者1000余人,提供骑行引导、环境维护服务1.5万小时;九江街道在环城生态区绿道驿站,联动学校、社会组织开展“文明骑士我来当”“绿道志愿我来做”活动,累计服务20天,服务骑行人员2000人次;西航港街道在成雅高速桥下绿道常态化配备志愿者,优化骑行路段隔离,添置照明设施,让“文明骑行”与“绿色出行”相伴而行。
5
创新
——从“路径”到“纽带”的突破探索
提高城市文明水平,既要“脚踏实地”解决民生痛点,更要“敢为人先”探索创新路径。双流区以机制、技术、服务创新为抓手,让“九大行动”焕发更强生命力。
在城市治理领域,“双流好市”的创新实践破解了“民生需求”与“管理效能”的平衡难题。双流区城市管理和综合行政执法局借鉴“龙桥集”经验,复制“1+N”模式,系统编制《“双流好市”便民疏导点建设管理实施方案》,在黄甲街道的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对面、杨桥路等路段增设临时便民服务点10个,疏导流动商贩,开展规范经营,既解决了流动商贩占道问题,又保障了群众生活便利,让“马路市场”变身“文明市集”。
技术创新为文明建设插上“智慧翅膀”。永安镇整合“微网实格”“雪亮工程”和智慧农业场景平台等资源,建成“雪亮工程”209路、社会面监控425路,构建“智能监测+人工巡查”隐患预警体系,2025年以来发现并处置交通、环境等风险隐患13起。
服务创新则让文明建设更具“人情味”。双流区政务服务大厅推出“潮汐窗口”,根据办事人流量灵活调配人员,高峰时段办理效率提升40%;彭镇创新性推出“携手共治 林里有你”项目,以金马村林盘整治为突破口,推动农村“五清”行动,组织“垃圾分类”“文明养犬”等活动36场,吸引1620人次参与,让院落环境改善与邻里关系升温同步实现;西航港街道打造“小西听你说”线上平台,制作家庭教育、社会心理普及视频,完成情感倾听疏导案例8例、危机干预1例,让心理健康服务打破时空限制。
双流在九大领域的深耕,破解的是城市治理的“痛点”,填满的是群众心中的“期待”:交通治堵让“堵心路”变“顺心途”,环境焕新让“边角地”成“幸福圈”,微笑服务让“办事难”变“暖心办”,心理护航为成长筑牢“安全盾”……“九大行动”如同九条坚韧的纽带,将城市治理与群众期盼紧密相连,每一项成效的背后,都是从“政府主导”到“全民共治”的生动转变,是从“要我文明”到“我要文明”的思想升华。
在双流,城市文明建设的力量正在不断汇聚,“九力齐发”的脚步一步比一步坚定有力。未来,双流将以久久为功的坚持,继续凝聚群众力量,让文明的种子不断扎根,让这座城市的温度与活力,在共建共治共享的浪潮中愈发可感。(成都市双流区文明办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