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善食堂”让养老服务更有质感
唐伟


    

    “开饭喽——”天一擦黑,山东省惠民县焦吴村孝善食堂里便飘出阵阵饭菜香味。附近的老人们说说笑笑走进食堂。清蒸鱼、猪肉炖白菜、清炒西葫芦、西红柿蛋花汤……79岁的孔庆爱奶奶与老伴儿盛好饭菜,选了个靠窗的座位,“以前我们老两口自己做饭,总是将就,囫囵一大碗。这不,如今村里开了孝善食堂,60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来。荤素搭配,花样儿可多了。”

    这是媒体日前描绘的一个生动场景。“孝善食堂”其实就是老人食堂,又称为“孝老食堂”或“养老食堂”等,运营这种公益性公共食堂的目的,在于让居家养老者有处吃饭。

    山东省惠民县焦吴村“孝善食堂”之类的模式并非首创,很多地方已有比较成熟的运作模式,要么采取民办公助的方式——由社会专业机构领办和具体运作,政府给予一定补助,并强化过程监督,以确保在微利基础上的公益性质;要么实行政府自办和经营,让老年人的吃饭成本控制在极低状态,以减轻养老负担。此外,老人食堂不但价格优惠,还根据老年人的身体情况,采取低盐少油等烹饪方式,让老年人吃着放心,吃着健康。

    目前,居家养老依然是最主要的养老模式。养老涉及衣、食、住、行、医、乐等各环节,不过,“吃饭才是头等大事”,因而养老服务应把“解决吃饭”作为第一要务。也只有让老年人有处吃、吃得好,才能确保他们身体健康,让居家养老模式变得可持续。

    过去,居家养老者解决吃饭问题,有子女陪伴的,可由子女做饭,家庭条件较好的,可以请专职保姆,但低收入家庭的老人,或空巢、独居、失能老人的吃饭问题,还得靠自己做或叫外卖来解决。长期在外吃既不营养,成本又高,且不符合老年群体的实际需要,短期内可以应急,却不具备可持续性。在此种情况下,需要通过开办老人食堂,解决老年人最迫切、最现实的需求。

    从一些地方的运营来看,老人食堂还有一些附加性功能,比如,对独居老人的日常监测与情况收集。虽然时下针对居家养老的公共服务日益完善,比如社区采取“一键呼叫”等智能化手段,或“一对一”上门服务,能有效解决独居老人的紧急性需求,也能避免出现意外后无人发现,不过,确保独居老人规避风险,力量自然是越多越好。同时,用老人食堂解决“吃饭难”之后,老年人可以定期走出家门,借助吃饭的时机开展必要的社交活动,避免长期孤独生活带来的精神空虚,还能保证一定的运动量,可谓一举多得。

    吃饭此类“头等大事”得到保障,养老服务才会更有质感。住建部、民政部前不久发布《关于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其中指出,试点社区应规划配建食堂等便民商业服务设施。相信日后,社区食堂的出现,可以让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在吃饭上得到更好的保障。如此,“老有所养”就能实现从“有保障”到“更完善”的升级。

 

当前:B4(2022年11月16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