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农村留守儿童沉迷手机需多向发力
何勇海

 

    农村留守儿童深陷手机沉迷漩涡,不是新问题。有媒体描述过如此场景:一进入暑假,初中生杨某某便开启“游戏模式”——日上三竿,还赖在床上组队“推塔”,中午匆匆扒几口饭又去“吃鸡”,夜里两三点还在“鞍刀咆哮”……即便困得手机要砸脸上时,也要“血战到底”。另有媒体描述:“除了睡觉,哪怕吃饭、上厕所、走路,村里的青少年手中也往往横着手机。聊起游戏,他们不由眉飞色舞;谈起别的,则表示兴趣缺缺,甚至压根就不答话。”存在如此严重的“游戏化生存”状态的乡村孩子,并不少见。

    沉迷手机,会严重影响农村孩子的身心健康,让他们的身体和精神受到双重冲击。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夏柱智副教授课题组调查发现,一些孩子体质出现下滑、视力呈现重度不良,无心学习与完成作业;一些短视频有软色情等不良内容,给孩子们带来严重的心理问题;一些短视频所宣传的娱乐化、游戏化价值观念,比如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物质至上拜金攀比等,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的“三观”……可见,通过积极干预防止严重的手机沉迷,应是各地关心与服务乡村孩子尤其是留守儿童的重中之重。

    而干预乡村孩子的手机沉迷问题,需要家长、学校、村社及基层教育部门综合施策。家长或其他监护人首先要避免“用手机带娃”,应着力解决孩子面临的“亲情荒”与“玩伴荒”问题,多些团圆和陪伴,多些亲子互动,想方设法让孩子的课余生活更丰富精彩,以免大好时光与年华被游戏废掉;学校、村社及基层教育部门要通力合作,为乡村孩子提供一些度假好去处,让他们可常态、免费参加一些文体活动、户外活动,培养兴趣爱好、娱乐身心。公共服务不缺位,手机才会不受追捧。

    这其中,一个新情况应成为各环节重点纠偏的对象——“游戏大神”比“学习尖子”更受追棒。曾有媒体报道,在一些乡村孩子中间,不懂某款游戏中的“吃鸡”,会被当作新“文盲”对待。如今,在一些农村中小学,同辈中的“大牛”已不是“学习尖子”,而是“游戏大神”。这完全是一种错位价值观。当乡村孩子普遍有了这种畸形价值观,不仅会削弱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上进心,而且会对乡村教育教学造成严重冲击,会限制乡村孩子的成长与发展,限制乡村的发展。

    要纠偏“游戏大神”比“学习尖子”更受追棒,农村学校应广泛宣传,相比游戏玩得好而言,学习好才是真的好,学习与游戏的聪明是互通的,游戏玩得好的孩子应追求学习好。总之,学校应给予学生正确的游戏教育,培养他们的游戏审美、游戏时间观、游戏消费观,让他们认识到,什么才是值得提倡的,什么是应该反对的。还要加强监护人尤其是老年人的引导,让监护人充分意识到严格手机管理、教育孩子合理使用手机的重要性。学校可增设短暂的第三学期,开展多种形式的素质教育活动,将乡村孩子的课外时间利用起来,让他们远离手机,促进全面发展。

 

当前:1版(2023年04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