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戏谑
校园欺凌绝不能“娱乐化”呈现
孔之见

 

    “纸给我用一下”,未经同意,室友一下子抽掉半袋纸巾;“吃啥呢,给我尝尝”,室友夺过面包扔回面包袋;“水让我喝口”,室友抢走可乐喝掉半瓶……镜头前,一名学生模样的主播在这一系列操作之下,一脸错愕、眼神无助。这是某平台一则标签为《新型校园暴力》的短视频,播放量超682万。很多网友留言“搞笑”“好玩”,有人问“剧本,还是真的?”也有人直言“好可怜,太真实了”。

    类似的短视频还有很多。在这类视频里,有学生相互扮演施暴者和被欺凌者以此来反转娱乐的,有戏谑化随意强用强拿同学物品拍“网红”视频的,有蹭“校园暴力梗”拍摄闹剧搞笑剧吸引流量的,还有借助“校园暴力”求助信息类视频博取眼球的……这些短视频类信息毫无例外都有一个特征,即不是在严肃认真地对待校园暴力这个事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严肃话题,不是在科学理性地关注和干预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不是从保护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角度施予科学理性干预,而仅仅是用娱乐化的眼光表现和打造校园暴力,结果使校园暴力类视频信息被贴上“戏剧化”“娱乐化”“暴力梗”的标签,虽然在短时间内获取了流量和点击率,但实质上却是隐患深重,后患无穷。

    与治理和制止校园暴力的严肃性相比,“娱乐化”的校园暴力短视频自始至终呈现出一种搞笑、摆拍、戏谑化倾向,对这类信息浏览过多,不仅会冲淡治理制止“校园暴力”的严肃性,更会冲淡落实相关法律法规、保护未成年人成长权益的理性负责。长此以往,当严肃话题和重要工作沦为娱乐化话题,当“校园暴力”成了娱乐化话题和校园“流量王”,只会潜移默化地导致施暴者不再有罪恶感,从而在实施校园暴力时没有压力,也容易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一些人对校园暴力的认知和态度,不再将其视为一项严重违反人道、违反法律的事,这种负向效应确实值得警惕。

    另外,“娱乐化”校园暴力视频流行,超高浏览量之下,一些挖空心思、搞笑戏谑、行为另类的“类暴力”还会无形中吸引众多学生模仿参与和实施,这对于治理和制止“校园暴力”而言,更是一个看得见的隐患和祸端。

    校园暴力“娱乐化”呈现,这种另类现象给我们如何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如何治理制止校园暴力提了个醒。不管是从维护学校管理秩序角度,还是从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构建良好校园人际关系和和谐成长环境角度,在从严从紧治理校园暴力的新形势下,校园暴力绝不能“娱乐化”呈现。当务之急,一方面是教育、公安、社会治理、司法、工青妇等要密切合作,将整治“校园暴力娱乐化”纳入治理制止“校园暴力”的工作体系和工作范畴,正面发力,积极开展法律法规进校园和普法教育,认真落实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健全校园暴力举报查处惩戒机制,让每个师生都知道什么是校园暴力、如何预防校园暴力、如何治理制止校园暴力,用正向发力消减负向效应。另一方面,公安、市场监管、网信、宣传文化、司法等职能部门要针对校园暴力“娱乐化”视频愈演愈烈的现实,开展专项治理校园暴力“娱乐化”倾向大行动,从落实相关法律法规赋予的治理制止校园暴力责任角度,夯实各类视频信息平台发布监管审核责任,建立举报投诉违法违规信息渠道,建立快查快办机制,对“娱乐化”校园暴力视频信息露头就打,发现即采取措施予以处理。同时对一些非法不实信息依照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有关规定进行依法惩戒,该下架的下架,该封号的封号,该查处的从严追责,净化网络空间,从源头上杜绝校园暴力“娱乐化”的愈演愈烈。

 

当前:4版(2023年05月24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