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视域下劳动教育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策略研究
四川天府新区白沙小学  胡夏路

 

    近年来,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除了最基本的课程设置、心理辅导、个案关注以外,从五育融合的角度,我们发现劳动教育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大有益处。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情况的劳动态度,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以此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开展日常性劳动

    提高学生自我评价

    在分析心理存在一些负面因素的学生时,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孩子普遍自我评价较低,认为自己没有特长与优点,对很多事情都没有兴趣,比较自卑。教师可设计开展形式多样的日常性劳动,鼓励这部分学生积极参与,进而增强他们的成就感。

    当学生获得别人的认同后,他们的心理就会越来越强大。因此,学校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在班级坚持开展日常性劳动,鼓励学生认领并完成清除垃圾、整理书柜、擦黑板、管理多媒体设备、更换教室门口的展板等劳动任务。这些劳动任务较为简单,并且能够让大家看到劳动成效。

    当学生们感到自己劳有所获时,会提升他们的自豪感、获得感,这也能让他们慢慢从自卑中走出来。当然,在学生按照标准完成劳动任务时,老师要及时给予评价和鼓励,引导学生在一次次鼓励中发生变化。因此,开展日常性劳动最重要的是发现学生的优点,让学生感受到劳动带来的认同,使他们的成就感与获得感油然而生。

    开展种植性劳动

    促进学生合作能力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有时会发现一些不太主动融入班级,也不知道如何与别人交流的学生。因此,在学校里,教师应及时对其进行教育和疏导,创造条件积极开展多人合作的劳动任务。在这样的劳动中,学生之间必须相互交流,相互帮助,群策群力,才能提升劳动效率,更好地完成任务。

    如在开展学校种植园活动时,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小组内每个成员通过商议确定各自的劳动任务。给黄瓜搭架子就是这样的劳动任务:安排三名学生为一个小组,要求他们想办法搭一个结实而又美观的架子。接到劳动任务后,三名学生进行了分工,一名学生准备竹竿,一名学生带绳子,另一名学生负责搭建。第一次搭建的架子摇摇晃晃,扎得不深,绑绳方法不对,架子的结构也不够稳定。经过讨论,学生们在架子上吊了三个装水的口袋来稳定,虽然不太晃了,可架子仍会侧倒。学生们再次深入讨论,这次改变了架子的结构,采用了稳定的三角形结构,终于稳定了架子。教师设计这样的劳动任务,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相互支持与帮助中完成任务。学生在劳动中尝到了合作与交流的快乐,内心自然也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当然,这样的劳动任务也提升了学生的劳动技能,丰富了他们的劳动体验。

    开展学科体验性劳动

    增强学生心理素质

    当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时,往往会出现自律性和自觉性较差等现象。因此,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具备坚定的意志力,才能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坚定目标、抵制诱惑,最终有所成就。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学科体验性劳动培养学生的意志力,让学生为今后更好地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在培养学生意志力方面,我以四年级语文教材中的观察日记为契机,引入劳动教育中的豆芽种植活动。学生需要了解种植豆芽的基本要领,每天坚持浇水,还需要在种植过程中持续不断地进行一系列的观察活动,这个劳动过程中可能会因为一些原因导致种植失败。如果成功了,可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好习惯;如果失败了,则可以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和生命教育,让学生不要放弃继续尝试。这样的劳动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大有益处。

    综上所述,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劳动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结合劳动教育,让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素养逐步提高。

 

当前:3版(2023年07月26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