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中,公厕标识有的用烟斗和高跟鞋、帽子和裙子分别代表男女,这还算约定俗成,较好区分;而有的则使用几何图形、象形文字、壁画等非常规形象,让人不明所以,有人因此吐槽:“没点文化,厕所都不敢进了。”
原本的“方便”,结果变成“不便”,这不符合人们的希望与诉求,也不符合公厕服务的最终目的。从本质上讲,这是过于强调新奇、个性化,而忽视了以人为本。如果兼顾了便利性,让公厕标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就会在设置标识时做到简单明了、通俗易懂。
公厕标识看似事小,实则关乎人们的日常生活。从公共服务的角度来说,各地有必要对此类“微不足道的问题”给予重视,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规避和完善。
据报道,公共卫生间标识属于公共信息标志,国家有推荐性标准,但不强制统一。这就为公厕管理方在标识上“自主创新”提供了便利。正是因为公厕存在标识模糊全靠猜等问题,北京、南京、广州等城市对公共卫生间标识进行了统一规范,或规定引导牌样式统一为中英文的蓝底白字“公共卫生间”,或规定标准的标注方法为“一男一女的人物形象图”以及“卫生间”的中英文文字标志。基于优化公共服务,其他地方也有必要效仿北京等地的做法,对公共卫生间标识进行统一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