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名在校大学生,只带100元启动资金,不得接受任何劳动报酬以外的资助,在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武汉等城市生活15天——据媒体报道,湖北科技学院近日举办的“生存大挑战”活动引发关注。据学院陈老师介绍,开展“生存大挑战”活动,意在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和就业能力,同时,也能促进安全知识方面的教育。
这种只带100元启动资金,只能依靠劳动报酬在城市生存半个月的做法,被一些网友称为城市版“荒野求生”。在目前的消费水平之下,100元启动资金真的不多,参与挑战的大学生要想生存下去,一是必须珍惜这笔钱,二是必须尽快找到工作。
这一方面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勤俭节约意识。比如在平时,有的学生对一个馒头、一块面包,或许会不加爱惜、随意丢弃,但在“生存大挑战”中就不行了,要爱惜每一样花钱买来的食物。
另一方面,在找工作过程中,能够培养大学生热爱劳动、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比如在找工作过程中,会不断与人交流沟通,并强调自己的优点与特长,无形之中就可增加自信。一旦找到工作,则会加倍珍惜,不会轻易放弃。从新闻看,参与挑战的大学生,找到了各种各样的工作,有脑力劳动也有体力劳动,还可树立“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职业观念。这种“生存大挑战”,因为是多人参与,谁也不愿掉队,所以更能激发大学生依靠劳动求生存的欲望,也更能锤炼他们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生存大挑战”也相当于提前演练,大学生借此可以提前了解社会、了解劳动市场状况,为将来找工作作好铺垫。
实际上,为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一些学校也会布置社会实践作业,但是因为缺乏有效管理,常常流于形式。相比之下,这种“生存大挑战”反而能够激发学生的斗志,真正起到参与社会实践、增添社会经验的作用。
据悉,在开展“生存大挑战”之前,学校对参与学生进行了约10天的培训,内容涉及就业、急救等方面的知识,并且每一支队伍都安排了一位带队老师全程陪同,在学生遇到找工作方面的困难时,带队老师会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建议。这样做既能保障学生安全,又能对他们是否恪守规定、真正履行“大挑战”规则进行有效监督。换个角度看,这既是对相关大学生劳动能力和就业能力的考验,也是对他们一次能否“只带100元钱,不得接受任何劳动报酬以外资助”的诚信品质的考验。
可见,这种城市版“荒野求生”具有多重意义,值得借鉴。当然,作为活动组织方,学校必须有步骤、有层次、有规划地合理安排该项活动,不能一哄而上,更要避免走形式、搞噱头。可以本着自愿报名的原则,分批次、脚踏实地地组织“生存大挑战”社会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