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科技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和引导广大中小学生树立科学意识、弘扬科学家精神,具有重大意义。校园是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也是宣传科学家精神的主阵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真正的教育是浸润,学校要通过课堂渗透、宣讲活动、环境营造等方式,把科学家精神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让科学家精神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底色,从而以科学家精神引领校园风尚。
讲好科学家故事、宣传科学家精神,首先要通过课堂渗透,引导学生厚植科学情怀,掌握科学方法,激发创新思维,进行科学实践。老师要结合学科特点,讲好科学家故事,让科学家精神宣传鲜活、生动起来,以丰富的课堂教学内容、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避免空洞说教。老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设置别具一格的作业,比如,让学生主动寻找科学家的成长案例、发明创造过程等,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受到教育。只有把科学家精神宣传贯穿于课堂之中,密切结合学科课程的教学实际,才能增强科学家精神的感召力和吸引力。
要通过丰富多彩的宣讲活动讲好科学家故事、宣传科学家精神。学校在制定学期工作计划时,应把科学家精神宣传纳入日常的教育工作安排,做好制度设计。比如,让学生定期去参观科技馆等,让他们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领略科学家精神,亦可以通过请科学家走进校园举办讲座等形式,在“请进来”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科学和科学家的敬仰。学校应当设立校园科技节,通过科技节进行集中宣传和展示,让学生在节日的盛大氛围中感受科学魅力、点亮科学梦想。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要使学校的每一面墙壁说话,发挥出人们期望的教育功能。”校园环境建设是育人的重要手段,讲好科学家故事、宣传科学家精神也应抓住这一点。要利用校园的橱窗、宣传栏、教室墙壁等,着力打造科学家精神的宣传园地,可以张贴科学家画像、镌刻科学家名言,可以以科学家的名字给校园建筑、道路等命名……让校园处处都可以彰显科学家精神,“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学生学习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在抬头凝视的瞬间,在驻足停留的那一刻,在有意无意的谈论中,科学家的故事与科学家精神,或许就会浸润在他们的语言、思维和行动中。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要讲好科学家故事、宣传科学家精神,就需要在校园文化建设时做好统筹考虑。要把科学家精神宣传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中,统筹考虑做好相关工作,要让科学家精神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底色,从而让学校发展得更加坚实,让科学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幸福成长。
只有在校园中讲好科学家故事、宣传科学家精神,用科学家精神滋养学生心灵,以科学家精神引领校园风尚,教育才会更有力量,学生的成长脚步才会更加铿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