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赊刀人
◎ 苑广阔

 

    我没事时,喜欢去附近的乡镇赶圩,北方叫赶集。多数时候都不会空手而归,总会买点什么东西带回家,有时是几斤当地村民种植的水果,样子不好看,吃起来味道却很纯正。有时是一把没有打农药、满是虫眼的青菜。

    有一次赶圩,看到一个街角围了一群人,很热闹的样子。本来就无所事事的我,信步走了过去。围成一圈的,多数都是当地的中老年人,被围在中间的,则是一个脖子上挂着微型麦克风的年轻人。他的脚下放了一个大纸箱子,纸箱里面是装在小纸盒里面的菜刀。同时他的怀里,还抱着十多把菜刀。

    开始以为是卖菜刀的,后来仔细一听,原来不是卖菜刀的,而是送菜刀的。按照这个年轻人的说法,这把价值几十元的菜刀,十分锋利,耐用,用上三五年都没有问题,现在免费送给“有缘人”,大家把菜刀拿回家,用着好用了,好好给他宣传一下。

    看来我不是他所说的“有缘人”,他免费发菜刀时,并没有送给站在人群中的我。当然我感兴趣的,也不是他手里的菜刀,而是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或者说,他作为一个生意人,把菜刀免费送给大家,靠什么赚钱呢?

    赶圩回来以后,我把这件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发到朋友圈。朋友们也很感兴趣,纷纷猜测。有人说可能是加了现场围观者的微信,或者留了联系方式,先用刀,再收钱。也有人猜测,这应该是一种营销套路,先通过免费送刀赢得口碑,等下次逢圩,再正式卖刀。还有朋友脑洞大开,认为这就是传说中的赊刀人。

    赊刀人的传说,我是知道的。据说他们会背着菜刀,挨家挨户推销,但是只给刀,不收钱,而是留下买刀人的地址,过个短则三五年,长则十多年,再上门收钱。多年过去,赊刀人如果去世,就由他的儿女上门收钱;当年的买刀人如果去世,同样由他们的儿女来还钱。

    赊刀人的生意模式,给这一行当蒙上一层神秘色彩,乡里人谈起赊刀人的话题,也往往给人以讳莫如深的感觉。有次回家,和父亲聊起这个话题。父亲说,双河村我的一个表爷爷,年轻时就是赊刀人,现在仍然在世,九十多岁了。这让我吃惊不小,原来神秘的赊刀人离我这么近。我问父亲,赊刀人先给刀,过了多年再来收钱,难道不怕有人赖账不给吗?

    父亲淡然地说,十里八乡的,大家都互相监督,讲究诚信,如果因为一把菜刀失信于人,以后谁还相信他?还有就是,赊刀人卖的不是一般的东西,是锋利的菜刀,这本身就带有一种令人敬畏的东西在里面。更何况,赊刀人知道买刀人的家在哪里的,没人愿意为了一把菜刀,去冒这个风险。

    听了父亲的解释,我恍然大悟。不过,这都是过去的事情了,现在的人都在超市、专卖店或网络上买菜刀,充满神秘色彩的赊刀人,已经远去了。

当前:B3版(2024年06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