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达40余载的漫漫岁月中,他信守承诺为21名烈士“正名”,并积极弘扬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让英烈事迹代代相传。他叫臧永元,是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姚村镇夏桥村村民,曾先后荣获“安徽省法院系统政治工作先进个人”“安徽省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先进工作者”“安徽好人”“宣城好人”等荣誉。2024年11月,臧永元荣登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
一诺千金 一寻就是40余载
提到臧永元的名字,宣城市郎溪县熟悉他的人无不敬佩,40余载春秋是一段漫长的岁月,而他以此生近一半的时光践诺而行。
出生于1941年的臧永元,于1959年参军,自小他最常听到的,就是家乡先辈的革命故事。1930年夏,由姚村乡一带的纸槽工人和农民组成的农民赤卫队掀起一场暴动,创建了这个皖南地区最早的苏维埃政权——姚村苏维埃政府。这是姚村人民引以为傲的红色记忆,有不少先辈在这场暴动中牺牲,革命先烈们不怕牺牲的精神,在臧永元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1975年,臧永元从部队转业回郎溪工作后,通过长辈的讲述得知,被当地老百姓视为革命英雄的先辈们,尚未被认定为烈士。在那场暴动当中牺牲的英烈中,还有臧永元母亲的前夫熊恩才。每当看到母亲讲起往事时眼中泛起的泪花,臧永元的心里都会升起一种对家乡革命前辈英雄壮举的自豪感。母亲殷殷嘱托他帮熊恩才等人申报烈士身份,怀着对革命先辈的敬意,臧永元作出了一个决定——为牺牲的姚村赤卫队员“正名”,他说:“作为一名退伍老兵、一名1961年入党的老党员,我有这个责任和义务!”
1979年5月,臧永元正式踏上为烈士“正名”之路。这位老兵像一位重归部队的战士,精神抖擞地踏上征程。
为烈士“正名”,首先要确定所有牺牲的姚村赤卫队员的姓名。当年臧永元在经过走访调查后发现,可供利用的资料十分有限,于是只能继续利用工作之余搜集资料。他走遍了姚村地区的每一个角落,先后找到了60多名仍健在的烈士遗属和知情人士,最终确认有21人在姚村苏维埃政权建立前后牺牲。“我一定会用余生为21名烈士‘正名’!”臧永元对烈士遗属们作出郑重承诺。
一个不少 21名烈士终得“正名”
1981年4月,臧永元将调查收集到的21名烈士的材料上报到郎溪县民政局和安徽省民政厅,然而因为资料不足,第一次申报并没有成功。1982年,赤卫队员张官成烈士的遗属张清福在自家老宅的墙缝中,发现了一份当年赤卫队开会人员的画押名单,他找到臧永元,两人一起将这份珍贵的资料交到郎溪县党史办,使相关资料得到进一步完善。2011年11月5日,臧永元第二次完善相关材料后又一次进行申报,但由于年代久远等原因没能等到好消息。
当时有人劝臧永元“搞不成就算了”,但他坚守承诺不愿放弃,仍然坚持走访调查,不断补充申报材料。2013年8月16日,在与县民政局、赤卫队员遗属商量后,臧永元将当地党史记载中资料较完整的8名赤卫队员先行申报,2014年5月20日,安徽省人民政府通过了《关于同意追认陈建富等八名同志为烈士的批复》。
长久的坚持终于取得了成效,臧永元却并没有因此停下为烈士“正名”的脚步,他说,“还有13位英雄的遗属在苦苦等待,我不能就此甩手不管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年参加暴动的赤卫队员和很多知情人士相继去世,申报之路越来越难走,但“一个都不能少”是臧永元对先烈遗属承诺的坚守与执着。根据臧永元整理的“追寻笔记”所提供的资料,2020年,郎溪县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对暴动进行了更深层的挖掘,最终在当地党史上正式记录下这13名烈士的相关事迹。
2021年,安徽省批复了对其余13名烈士追认。至此,臧永元历时40余载终为21名烈士追认英名。如今已84岁的臧永元,提起当年的那一幕声音既洪亮又激动,他告诉记者,收到消息的那一刻,他的眼中不由得泛起了泪花。
一心向党 让红色精神薪火相传
如今,在“姚村苏维埃政府旧址”展览馆内,21位烈士的姓名刻在“岁月留痕 睹物思人”展板的“英名录”上,每一个走进展馆的人,都能清楚地看到他们的名字。而完成了为21名烈士追认英名之诺的臧永元并没有闲下来歇一歇,人们常常能见到他的身影出现在革命先烈事迹宣讲等重要活动中。
在沿着“正名之路”不断追寻的过程中,臧永元发现,有不少人对郎溪当地的革命历史不甚了解。2019年,郎溪县组建了“红色故事宣讲员”志愿服务队,臧永元第一时间报名参加,成为“红色故事宣讲员”志愿服务队的第一位志愿者,也是年纪最大的志愿者。
“想通过自己对革命先烈事迹的宣传,让更多人铭记这段历史,也让更多人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生活。”臧永元告诉记者,当时为了做好讲解工作,他一遍遍地练习解说词,一篇5000余字的解说词念一遍至少要半小时,而他每天都会练习宣讲好几遍。2019年清明节这一天,臧永元正式“出场”讲解,当天就宣讲了3场。之后,他一方面在实践中提升讲解技巧,一方面继续大量查阅资料,把相关历史知识串联起来以便更好地传播红色文化。一次又一次的实践让臧永元越发自信,讲解得更加生动。目前,臧永元已开展义务讲解活动70余场,累计服务干部群众(学生)4000余人。
臧永元回忆说,当宣讲结束时,曾有学生向他敬礼并眼含泪水地说:“通过您的讲解,我们了解了那段岁月,也深刻理解了什么叫向死而生,更加意识到红色精神的传递需要我们这一代人接过接力棒。”这些话使臧永元坚定了将讲解工作坚持下去的想法,他想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一代记住革命先烈们曾经的付出,赓续红色基因。
一句承诺,半生追寻。脚步不停的臧永元告诉记者,今后将尽己所能地继续影响带动更多人牢记革命历史,增强爱国意识,激发爱国情感,为推动全社会崇尚英雄争做先锋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