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润心 向美而行
◎ 刘霁月

 

    非遗进校园活动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教育活动。它通过将非遗技艺引入课堂,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实践中领悟文化传承的意义。这种教育方式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也为非遗的传承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活动中,学生们不仅能够看到非遗技艺的展示,还能参与制作。例如,剪纸、泥塑、刺绣等传统技艺的体验课程,让学生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这种沉浸式的学习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也让他们对非遗技艺有了更深的理解。通过亲身参与,学生们不仅学会了技艺,更领悟了非遗背后的文化内涵与精神价值。

    非遗进校园活动不仅是技艺的传授,更是文化自信的培育。在全球化背景下,年轻一代面临着多元文化的冲击,如何让他们在多元文化中保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热爱,是非遗进校园活动的重要目标。

    非遗进校园活动的成功开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协作。政府、学校、非遗传承人以及社会组织的多方联动,为非遗进校园提供了有力保障。

    学校是非遗进校园活动的主要实施者。许多学校通过开设非遗课程、举办非遗展览等方式,将非遗技艺引入校园。例如,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西区)开设了川剧脸谱工作坊,通过“大师讲堂”“融创课堂”“创意绘制”“校园文创”等形式,开展多元化川剧脸谱教学活动,培养孩子们的综合实践能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亲身感受川剧脸谱的无穷魅力和独特文化价值,让川剧文化薪火相传。

    非遗传承人是非遗进校园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他们通过走进校园,传授技艺,成为学生们心中的“文化导师”。非遗进校园活动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年轻一代文化自信的有效方式。通过非遗技艺的展示、体验与创新,学生们不仅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更在实践中领悟了文化传承的责任与意义。

    未来,我们期待更多的非遗元素走进校园,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希望。让我们共同努力,让非遗的种子在校园中生根发芽,为中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贡献力量。

当前:4版(2025年02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