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火遍全国、火向世界,春季开学以来,中小学校园掀起一股“哪吒热”。部分小学生梳着哪吒的“丸子头”,手持“乾坤圈”和“混天绫”等道具,活力满满。精美的哪吒海报、记录哪吒“名言”的小报、哪吒与敖丙的主题打卡拍照墙等,装饰着校园。一些老师则摇身一变,成为和蔼可亲的“太乙真人”,有的学校还结合哪吒这一形象的精神内核,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
有专家表示,“哪吒风”席卷校园,为孩子们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也寄托着对新学期的美好祝愿,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学生心灵的举措,还可以更多。
现象 哪吒元素“闹”校园
2月16日是福建省厦门市中小学生报到注册的日子。当天上午,该市人民小学举行“灵珠闪耀 勇闯新程——做自己的英雄”入学仪式,为孩子们布置了一个哪吒主题校园,校门口的拱门背景墙上印有哪吒、敖丙的形象,“新学期新征程,我的人生我定义”等字眼特别醒目。校长、老师们手持朱砂印,轻点学生额头,寓意像哪吒那样获得“天眼”开启智慧。校园里设置了“哪吒法宝能量站”,陈列着“乾坤圈”(甜甜圈)、“风火轮”(转盘)、“火尖枪”(毛笔)等福运法宝。老师介绍,学生触摸这些物品,以及转动寓意好运与机遇的“风火轮”,借哪吒的福运,祈愿新学期平安顺遂、学业有成。
学校还设置了非遗拓福摊位,学生拓印带有哪吒形象与福字的图案。进入班级后,每个学生抽取一个“灵珠扭蛋”,参与AI互动游戏。孩子们根据“灵珠扭蛋”中的提示语向AI提问,探索知识宝藏。这些活动意在以哪吒“逆天改命、勇担责任”的精神内核为线索,结合传统非遗技艺,通过沉浸式体验,引导学生感悟“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成长信念,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与探索精神。
2月14日上午,安徽省巢湖市第三中学以“哪吒精神”为主题,为学生上了一节生动、形象的“开学第一课”。各班老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通过分析《哪吒2》中哪吒的成长蜕变历程,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在“哪吒精神”的浸润中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更加健康的身体、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新学期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2月13日,安徽省合肥市兴华苑小学以“传统文化新魅力,哪吒携手新学期”为主题开启新学期,校长张良才在开学典礼上鼓励全体师生要有哪吒的勇闯精神,脚踏“风火轮”,在新起点大步向前;手持“火尖枪”,在新学期瞄准目标;舞动“混天绫”,在新征程挥洒精彩。
期待 让更多“哪吒”涌现
在“哪吒风”席卷校园时,不少老师表示,《哪吒2》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乐趣,还为父母上了一堂深刻的亲子教育课,期待有更多影视作品特别是动画电影,聚焦亲子教育。
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宋雨霜认为,很长一段时间,在国产动画电影市场,孩子们爱看的作品除了“喜羊羊系列”和“熊出没系列”,其他优质作品屈指可数。近年来,无论是《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百折不挠的孙悟空,还是《长安三万里》中个性迥异、命运多舛的众多诗人,这些复杂立体的人物形象,不仅让孩子看得津津有味,还让大人产生深刻的情感共鸣。
宋雨霜表示,让像《哪吒2》这样的优秀动画电影不断涌现,不只是为了孩子们,从陪孩子看到全家一起看,国产动画电影已从儿童娱乐向全民娱乐发生着深刻转变,换言之,如今,动画电影已经覆盖全年龄段的观众。因此,探讨亲子关系、教育理念的国产动画电影不妨再多一些。
要让更多老少皆宜的“哪吒”涌现,既需要国内的动画特效制作水准不断提升,还需要相关方面有更大作为。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院长王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目前我国动画产业的人才培养和扶持机制仍然有改进的空间,希望未来,政府和企业可以进一步加大对年轻人才的扶持力度,以人才培育带动产业的良性发展。
说法 让美育与热点“相遇”
教育部、中央宣传部在2018年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把影视教育作为中小学德育、美育等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
有专家指出,《哪吒2》等优秀动画电影,除了可以丰富学校的德育内容,还可以丰富学校的文化教育与美育。比如,《哪吒2》通过文物拟人化等形式,让海内外观众得以了解一些文化瑰宝,从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大面具,到商朝的青铜器,再到宋徽宗名画《瑞鹤图》等,它为观众呈现了一道关于东方美学的视听盛宴,也在不经意间深化了文化内涵。
2月17日上午,上海市继光初级中学开学典礼在学校操场举行,一位家长代表从中国动画《哪吒2》中处处彰显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谈起,鼓励学生在新学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文化活动,用心去感受文化之美,从每次经典诵读、每次参与其他文化活动开始,将宝贵的文化财富传承下去。一位教育专家就此点评说,这是让文化教育、美育与文化热点“相遇”,更好地浸润学生心灵的好做法。
近年来,巧用文化热点提升学校的德育、美育效果,是部分学校和老师的积极探索。宋雨霜认为,一些文化热点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时效性强、覆盖面广、贴近生活,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载体。让美育与文化热点“相遇”,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热情,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去年夏天,随着《黑神话:悟空》这款国产游戏掀起全球热潮,“孙悟空”这个经典形象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国动漫博物馆为此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画出心中的悟空”暑期漫画艺术研学营活动,让孩子们在互动与创作中感受动漫的魅力,种下欣赏美、创造美的种子。
有识之士呼吁,高水平美育才能引领学生向美而行,借助文化之美深化美育工作,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应成为全面的行动。
(综合中新网、《厦门晚报》《市场星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