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余饭后,不宜剧烈运动,枯坐有些无聊,此时可以翻看闲书。
闲书,与学习无关,与业务无关,亦非工具书。看闲书,不会有精神负担,如闲云野鹤一般,率性随意,悠闲自在。
茶余饭后翻闲书,不必像在课堂上那样正襟危坐,而是以放松心态进入阅读天地。一本微型小说集,抑或短篇散文集,均是不错的选择。当然,假如翻看中篇或长篇小说,阅读一个章节或三五页即可,留一点悬念,且待下回分解。
很多闲书,亦是鞭策激励读者昂扬奋进的好书。它们如同和风细雨,让粗糙坚硬的心灵变得温润柔软;又似万花筒,从不同角度折射人世间的千般风景。
阅读改变人生,看闲书也可能改变命运。著名作家梁晓声初中毕业后,成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一名战士,也是一名下乡知青。他从小就爱看闲书,先是看小人书,后来“啃大部头”。这个仿佛与生俱来的爱好,加上特殊的生活阅历,使其人生得以逆袭,获得茅盾文学奖,并以教授身份走上高校讲坛传道授业。
也许有人要说,梁晓声有文学天赋,普通人看闲书又有何用?此言差矣!当年,胡适先生曾谆谆教诲北大毕业生,走出校门后永远不要放弃学问,“即为吃饭计,学问也绝不会辜负人的”。学问代表见识,一方面在谋生时能多一些选择的权利;另一方面,学问也可使人充满自信,精神世界丰盈多姿。
我喜欢读贾平凹的短文。《丑石》全文一千余字,内容丰富跌宕,方寸之地风生水起。丑石的命运,恰恰应验“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以及“是金子早晚要发光”。此外,该文还引发读者深度思考:一件物品或一个人,蕴含非同一般的价值,是甘于寂寞,等待伯乐发现,还是抓住机遇,主动推销自己?再假如,村里有人不仅嫌丑石碍眼,而且不怕费力,把丑石搬走,埋到阴沟里或沉到水塘中,那么,天文学家即便来到村里,也不会发现它,丑石岂非又要寂寞千年?
我也喜欢作家丁立梅的美文。丁老师善于从身边景物和日常点滴入手,以她特有的细腻文笔,引领读者走进五彩缤纷的美好意境。其文语言简洁而富有诗意,结尾一两句话画龙点睛,令人回味不已,比如,“活着的最好态度,原不是马不停蹄一路飞奔,而是不辜负。不辜负身边每一场花开,不辜负身边一点一滴的拥有,用心地去欣赏,去热爱,去感恩。”是的,摒弃风急火燎,学会放慢脚步、慢慢欣赏,我们才能品尝到生命的好味道。
我还喜欢泰戈尔的诗歌。其诗总是将情感隐藏在语言后面。如“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可我已经飞过”,寓意奋斗无悔、追求无悔,人生不能蹉跎。这句诗非常经典,时常被人们引用。
坚持茶余饭后翻闲书,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将变得有意义,哪怕云遮雾罩,也能看到天际闪耀着星星点点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