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拯救困在手机里的“网瘾老人”?

 

    编者按

    近日,山东省菏泽市一位70多岁的奶奶每天玩手机到凌晨,导致近视2300度的新闻引发热议。话题引起许多网友在社交平台上认领起“同款爸妈”“同款爷奶”:有的沉迷“赚金币”,上网8小时赚回2元钱;有的茶饭不思,刷短视频、看微短剧、听小说直至深夜;还有的不信儿女信主播,跟风下单各种劣质保健品……如今,老年人过度沉迷网络,让子女们忧心忡忡。在良莠不齐的电子信息“围猎”下,老人好似被“困”在了手机里。

    如何拯救“网瘾老人”,让老年人更加合理、安全地使用智能手机、体验网络便利?本期观点对此予以关注。

 

    数字时代不应成为老年人的“数字牢笼”

    ◎ 舒爱民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智能手机和短视频平台已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融入数字世界。然而,随之而来的老年人手机上瘾问题,尤其是对短视频的沉迷,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许多家庭的痛点。

    老年人沉迷手机背后的原因复杂多样。一方面,老年人退出劳动力市场后,社会角色发生转变,人际交往圈逐渐缩小,孤独感油然而生。短视频平台内容丰富、操作简便,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消遣时光、获取信息的新渠道,满足了他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社交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子女忙于工作,使得陪伴老年人的时间减少,老年人只能通过虚拟世界寻求慰藉。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的报告指出,有1.77%的老年人每天使用短视频超过6小时,这种过度依赖显然已超出必要限度。

    过度使用手机对老年人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长时间盯着屏幕会导致视力下降、颈椎病等健康问题;算法推荐构建的信息茧房,使老年人容易受到虚假信息和网络谣言的误导,甚至成为网络诈骗的受害者;短视频的即时快感还可能消解老年人的深度思考能力,影响他们的认知功能。正如相关报道所言,老年人因缺乏辨别能力而陷入网络陷阱的案例屡见不鲜,这不仅损害了他们的经济利益,还给他们的心理健康带来巨大冲击。

    要解决老年人手机上瘾的问题,需要家庭、社会和科技企业共同努力。家庭层面,子女应多陪伴父母,帮助他们养成健康的网络使用习惯,引导他们正确筛选信息、合理安排使用时间。社会层面,应加大对老年人线下活动空间的投入力度,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社交和娱乐的选择,增强他们的社会参与感和归属感。科技企业则应开发更加适合老年人使用的产品,简化操作界面,减少信息干扰,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

    在科技进步的同时,我们需要关注老年人的心理和情感需求,让科技真正服务于老年人的生活。只有当科技与人文关怀达到平衡时,老年人才能真正享受到数字时代带来的便利,他们的晚年生活才会更加充实和快乐。

 

    网瘾难戒, 如何守护 幸福“夕阳红”?

    ◎ 刘天放

    近日,一位70多岁的奶奶由于每天玩手机到凌晨导致近视2300度的新闻引发社会各界热议。网友们纷纷表示,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老年父母也是如此。有网友为了父母健康将手机设成青少年模式,不料却引发家庭矛盾。

    有观点认为,老年人之所以有了“网瘾”,孤独恐怕是重要原因,理由是如今“空巢老人”越来越多,与子女缺乏交流,不适应快速变化的外部世界,让老年人产生了更加强烈的、不被需要的孤独感,玩手机是在寻求“归属感”。这看似是老年人“网瘾”的主因,但笔者认为,互联网本身的魅力也不容忽视。

    如同沉迷于网络游戏、刷网剧的年轻人一样,对于老年人来说,网络不仅可以打发时间,还可以获得价值补偿,于是当老年人触网,面对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他们与年轻人一样“疯狂”,出现了凌晨不睡觉刷短剧、在直播间看节目应援打赏等行为。

    第5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近11亿人,新增网民中,“银发族”是一支主要力量。其中,50岁至59岁、60岁及以上群体分别占新增网民的15.2%和20.8%。另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超过半数的65岁至69岁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在70岁至79岁的老年人中,这个比例为31.2%,可见普及率不低。

    笔者认为,想让老年人戒掉网瘾,功夫还要下在“网”外。家人的关爱、相关部门的关照、社会力量的参与等一个都不能少,如子女常回家看看、加大针对老年人的优质健康的网络内容供给、尊重老年人的情感心理诉求等,形成多方合力,才能让老年人戒掉网瘾,让“夕阳红”更红更暖。

 

    帮老年人戒网瘾 亲情陪伴是良药

    ◎ 张西流

    曾经,家长们为青少年过度上网而焦虑;如今,老年人过度沉迷网络,也让子女们忧心忡忡。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和互联网应用适老化的发展,“银发网民”的规模不断扩大,老年人的网络行为变得越来越频繁。然而,长时间沉迷网络,给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老年人沉迷网络,不仅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脊椎病、眼疾等多种身体疾病,还会让他们因社交能力下降、自我迷失而出现更严重的心理疾病。互联网的精准算法推送使老年人在网络世界中日趋封闭,伪科学、极端思潮、网络诈骗等问题也时有发生。许多老年人由于缺乏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容易成为谣言的传播者和网络诈骗的受害者。

    要帮助老年人戒除“网瘾”,关键在于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陪伴。子女们应该多花时间陪伴父母,与他们聊聊家常,一起散步、旅游或参与其他有益的活动,让他们感受现实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识别和卸载不明来源的软件,提醒他们防范网络诈骗。

    除了家庭的努力,社会也应该为老年人提供更多丰富多彩的活动。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可以组织各种文体活动、健康讲座、兴趣班等,吸引老年人积极参与集体生活;老年大学可以开设更多适合老年人的课程,满足他们“求知、求康、求乐、求友”的需求,让老年人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乐趣和价值,充实他们的精神世界。

    监管部门也应当持续发力,净化智能手机应用生态。对违规的APP进行整改或下架,督促网络平台设置黑名单,打击网络诈骗和虚假信息,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手机厂家、网络平台和APP开发商要切实负起社会责任,让智能产品成为老年人健康生活的助手,而不是侵害他们权益的工具。

    在这个数字时代,我们应该理解和尊重老年人对网络的渴望。亲情陪伴是戒除老年人“网瘾”的良药,我们应该用爱和陪伴帮助老年人合理使用网络,享受健康、幸福的晚年生活。

 

王琪 作

 

当前:4版(2025年02月26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