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陕西省安康市宁陕县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强统筹、因地制宜,从强化思想引领、加强文化建设、完善长效机制、开展环境整治等四个方面着手,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不知不觉间,文明风尚正逐渐融入宁陕乡村的每寸土地,乡村风貌已悄然改变。
强化思想引领,涵养文明风尚
“要发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引导人们自觉承担家庭责任、树立良好家风……”近日,一场以孝义文化为主题的“宁聚力”宣讲,在筒车湾镇海棠园村热闹开展,党员群众相聚一堂,认真倾听海棠园村驻村第一书记赵浩仪宣讲孝义文化。
宁陕县把乡风文明建设作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整合县、镇、村三级干部力量,以强化思想引领作用破题,创新打造“宁聚力”理论宣讲品牌。按照“哪里有需求,理论宣讲就开展到哪里”的原则,将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庭院院坝、便民广场等一线场所资源作为宣讲阵地。群众时常能在老槐树下、田间地头,还有网络课堂平台里看到宣讲员认真讲解的身影。
为了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宁陕县紧密结合群众需求,探索宣讲品牌内涵延伸,精心设置以“宁聚力+文艺演出、孝义文化、志愿服务、身边典型”等为代表的“宁聚力+”特色宣讲活动,以前枯燥无味的“讲课”变成村民们休闲时刻最期待的娱乐项目。
加强文化建设,筑牢精神根基
宁陕县以推动紧密型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建设为契机,积极推动文化资源下沉,不断深化各项惠民文化服务。
“我们今天看的秦岭书屋,就是我们对秦岭文化建了一个阅览室,建了个会客厅,给我们宁陕文化建了一个书库、窗口……”2024年12月12日,宁陕县精品民宿“秦岭书屋”投运启动仪式在八亩溪谷民宿集群举行,在读书分享会上,陕西省散文学会副会长李焕龙道出了“秦岭书屋”对于宁陕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自开展“全民阅读 书香宁陕”建设以来,宁陕县以“秦岭山居”精品民宿为依托,先后建成了25处“秦岭书屋”,馆藏书籍超2.8万册。同时,还举办各类读书分享活动,激发群众阅读兴趣,全民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文明风尚正逐步形成。
为了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优化乡村民风,宁陕县推出免费“文化大餐”。先后开展春节联欢晚会、“唱支山歌给党听”庆祝建党103周年歌咏比赛、“传承好家风 孝义润万家”有奖征文比赛等系列文化活动200余场次,让群众在活动中感受文化魅力,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熏陶。
为了培养和挖掘本土优秀文化人才,宁陕县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塑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常天平为全县50多名致力于“秦岭四宝”泥彩塑制作技艺的各方人士进行非遗技艺培训,还举办“红色宁陕”宣讲员大赛,聘请6名优秀选手作为红色宁陕宣讲员,深入各镇村开展红色文化主题宣讲……通过这些培训、比赛,越来越多的人才加入到了文化事业中。
完善长效机制,深化移风易俗
“我同意田青朝被评选为本次正面典型。”
“他为人谦和,经常给大家帮忙……”
在金川镇黄金村2024年第三季度“孝义善举——道德评议会”现场,各参会代表积极发表意见。黄金村将孝义文化融入道德评议中,定期对先进典型进行民主评议和公开表扬,是宁陕县各镇村完善“一约四会”制度的缩影。
近年来,宁陕县63个村(社区)依法依规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把孝义文化融入“一约四会”制度之中,并将移风易俗和孝义善举培育工程纳入镇村考核,乡风文明建设更加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自2016年起,宁陕县就把慰问道德模范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组织,还制定礼遇关爱实施细则,明确在节庆活动、学习宣传、医疗保健、劳动就业、子女就学、物质奖励等多个方面给予道德模范崇高礼遇。
2024年,宁陕县3名孝义典型获评省、市级好人荣誉,2名学生被评为省、市级“新时代好少年”,培育的23名县级以上模范典型在传统节日得到慰问关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逐渐形成。
开展环境整治,打造美丽乡村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春日里的宁陕,空气清新,草木含香,道路、房前屋后干净整洁,走在村道上的人笑脸盈盈,文明新风如春风荡漾。
“宁陕变化大,以前村上到处都是乱堆乱放,水沟臭气熏天,现在那些都被清理干净了,垃圾有专人收集,还种了好多的花花草草,环境好了,真的越住越舒心。”城关镇寨沟村村民乔卫斌感慨万千。
“里子”有了,“面子”当然也不能落下,为维护农村文明风貌的“面子”,宁陕县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力写好和美乡村建设“后半篇文章”。
2024年,宁陕县在全县范围内实施“全域花谷”美化行动、“百日攻坚”“百日清零”行动,常态化开展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主题文明实践活动,过去脏乱差的农村环境实现了“美丽蜕变”。目前已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改造和新建星级农家乐、等级民宿87家,随着乡村环境的不断优化,民宿产业“全域开花”的局面正在加速形成,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新的道路上,宁陕县将持续深化乡风文明建设,重塑乡村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观念,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