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宕昌县:让文明之花在实践中璀璨绽放
◎ 张燕宏

 

    2024年以来,甘肃省宕昌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在这里,“14536”工作总要求如同指南针,引领着文明实践的方向,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在宕昌县,文明实践的种子如春芽破土,生机勃勃。

    工作机制持续优化,阵地建设提质增效。去年以来,宕昌县紧密结合实际,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明确工作目标,压实工作责任,全面统筹协调。巧妙地将文明实践拓展建设与乡村振兴、和美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建设等工作相融合,依托各类资源,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基地的拓展提升建设。宕昌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更是创新阵地管理模式,实现资源共享、功能互补,确保阵地开放运行制度的落实。“我在文明实践中心过佳节”“安全小课堂”等活动常态化开展,阵地使用实效得到显著提升。采用“中心+基地”的服务模式,将“税务系统红色教育基地”“劳动者驿站”等相关教育和服务类阵地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基地统筹使用,创建“司机之家”和ETC便民服务基地等新一批特色基地,有效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率,拓宽服务面。

    活动载体日益丰富,文明实践活力四溢。宕昌县通过“文明实践+”的模式,不断丰富活动载体,深化文明实践内涵。聚焦群众需求,积极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集中示范活动,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春节系列文化活动等。2024年累计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28302场次。同时,广泛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也拓宽了服务面,在旅游黄金周期间,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更是为文明旅游助力添彩。移风易俗活动的持续开展,也让文明新风深入人心,群众在文明实践中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宕昌县持续强化“1+8+N”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体系,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总队的引领作用,加强各常备队伍的力量建设,并结合实际建立了分众化、精准化的志愿服务队。通过云平台注册管理,志愿服务组织(队)和志愿者的登记管理更加规范,服务清单的制定和常态化文明实践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升了服务水平。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志愿服务队546支,各平台注册志愿者人数约6.5万,每年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万余场次。

    品牌活动聚焦打造,文明程度有效提升。紧密结合宕昌实际,精心培育文明实践“七小七大”工作品牌,以小见大,以小促大,汇聚文明力量。围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移风易俗、环境卫生整治等重点工作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品牌活动。诸如“理响宕昌”“周五文明实践日”“我在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过佳节”“儿童交通安全训练营”等品牌实践活动的常态化开展,群众参与文明实践活动的热情高涨,时代新风得以弘扬。同时,宕昌县采用“文明实践+公益”模式,积极发挥社会志愿服务组织力量,引进公益资源,培育了一系列项目,如“宕昌书香小屋”“净水计划”“一个鸡蛋”等,深受群众好评和欢迎。广泛开展“99公益日”募捐活动,“送温暖送爱心”等关爱服务活动10797场次。

    在宕昌县这片土地上,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已经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接下来,宕昌县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推动文明实践工作取得新成效。

当前:3版(2025年03月03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