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发布的《“新农人”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聚焦“新农创”“新农匠”“新农服”“新农商”“新农干”五支队伍培育,到2027年底,全省培育“新农人”头雁1000人,带动培育“新农人”雁阵1万人,搭建结构合理、梯次分明、素质优良的人才矩阵,为江苏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智力支撑。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加强高素质农民、“新农人”培育,既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关键,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实施以来,已累计培育近900万人次。农民的技术技能水平、产业发展能力和综合素质均有所提高。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农人站在时代风口,智慧农业、生态农业、合作农业、农村物流、农村电商等新业态纷纷涌现,新农人将科学文化素养、经营管理思维与现代农业技术充分结合,不仅激发了乡村经济活力,更促进了乡村经济的转型升级,汇聚起了乡村振兴强劲动力。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在更广泛的层面培养新型农民队伍。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加强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壮大农村各类专业人才和实用人才队伍。围绕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加快推进高素质农民、“新农人”培育工程,完善乡村人才培育和发展机制,造就一批粮食安全守护者、产业发展带头人和乡村振兴主力军,更好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加大“新农人”培育力度,培育职业化“新农人”队伍。建设农业强国,科技要先行。充分发挥好科技的引领作用,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以新技术、新机械、新作物等为媒介,加强培训培育、观摩交流学习等手段,培育高素质农民,推动农民创新方式,适应和拥抱新质生产力,变革农业生产生活方式,塑造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农人”。大力实施高素质农民、“新农人”培育计划,以服务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满足农民需求为核心,以提升培育质量效能为基础,积极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多途径开展科技普及和实用技术培训,全面提升农民队伍素质。
用政策制度留住“新农人”,提振新农人扎根信心。完善乡村人才服务保障机制,加强新农人教育、医疗、文化、科技等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增强其归属感和安全感,激发人才扎根乡村热情。探索建立高素质农民培训制度和新型职业农民职称制度,做好新农人队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等工作的顶层设计及体制机制安排,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兴农之道,唯在得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扎实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紧紧抓住“人”这个最根本因素,聚焦高素质农民和“新农人”培育,把农民素质提升当作推进农业强国建设的基础工作抓好做强,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朝着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扎实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