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与读书
◎ 苑广阔

 

    我们一家四口都爱旅行,也爱读书。每次出门,行李箱总要留出一角给书。说来有趣,四个人带的书总是不重样,就像我们各自眼中的风景也各不相同。

    我在旅行的时候,最喜欢带历史类的图书,砖头一样厚重。在机场候机时,读上几页,仿佛穿越到了千年前。爱人偏爱散文,她的书总是轻薄的,带着淡淡的墨香。在酒店阳台上,她倚着藤椅读书的样子,本身就是一幅画。大女儿痴迷小说,走到哪儿都捧着,有时在景区排队,她读得入神,连队伍往前挪了都不知道。小女儿喜欢各种漫画书,有些大的书包都装不下,有些小的则比人的巴掌大不了多少,塞在口袋里,随时可以掏出来读上几页。

    在异乡的清晨,我们常常各自占据房间的一角读书。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溜进来,落在书页上,把文字染成金色。偶尔抬头相视一笑,又各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这样的时刻,连空气都是安静的,只有书页翻动的沙沙声。

    记得在广西北海市的一家小餐馆里,等菜的间隙,我们又不约而同地掏出书来。邻桌的客人投来诧异的目光,大概没见过这样“用功”的一家人。老板娘上菜时笑着说:“你们这一家子,可真爱学习。”我们相视一笑,权当这是对我们的一种表扬吧,然后继续读着各自的书,直到饭菜上齐,开始吃饭。

    旅行中的读书,总有些意想不到的趣味。在敦煌莫高窟外的长椅上,大女儿禁不住大声朗诵王维的边塞诗,抬头便是苍茫的大漠,诗中的意境突然鲜活起来。在苏州的园林里,爱人读着叶圣陶的《苏州园林》,不时对照着眼前的景致,仿佛在与作者隔空对话。我在西安的城墙上翻阅着《史记》,脚下的每一块砖似乎都在诉说着千年前的故事。

    有时我们也会交换着读书。在去黄果树瀑布的旅途中,姐姐把她的小说递给妹妹,我则把《历史的角落》塞给爱人。透过不同的文字,我们看到了不同的世界。云贵高原的阳光透过车窗洒进来,照在交替的书页上,仿佛连文字都有了温度。

    读书让我们在旅途中慢下来。别人忙着打卡景点时,我们可能正坐在路边的长椅上读书。有人说我们“另类”,可我们乐在其中。因为读书,我们看到了更多别人看不到的风景。在丽江古城,我们读着纳西族的历史,那些古老的建筑突然有了灵魂;在杭州西湖,读着苏轼的诗,连湖面的涟漪都带着诗意。

    旅行结束回家,行李箱里的书总是多了几本。在异乡的书店里,我们总会忍不住带走一两本。这些书成了最好的纪念品,每次翻开,都能闻到那个城市的气息。

    有人说,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对我们来说,读书和旅行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带着书去旅行,就像带着灵魂上路,让每一次出发都更加丰盈。

    夜深了,我合上手中的书,看着家人们各自沉浸在书中的样子。窗外的月光洒进来,与酒店台灯的光晕交织在一起,照亮了我们这个小小的、充满书香的世界。这样的时刻,真好。

 

当前:B3版(2025年03月06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