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慎驾驶”不等于“龟速驾驶”

    近日多地交警重拳出击整治“龟速车”。据《重庆晨报》报道,上海内环内高架道路日前实现无人机自动巡飞全覆盖,分心驾驶的“龟速车”成为查处目标。成都交警在三环路、二环高架、机场高速试点“龟速车”治理系统,该系统24小时全天候监控路面动态,一旦发现异常缓慢行驶的车辆,可以精准识别,并通过电子大屏文字、发送短信等方式提醒驾驶者,严重时交警会到现场处置。

    编辑点评:不少司机恐怕都曾被“龟速车”挡住去路。在道路通行条件良好的情况下,“龟速车”明显低于正常车速,被称为“移动路障”,会大大降低单个车道甚至多个车道的通行效率。尤其是在上下班早晚高峰期、节假日出行高峰期,“龟速车”造成的拥堵让不少司机苦不堪言。

    更可怕的是,“龟速车”与道路车流的整体行驶速度明显不匹配,后方车辆被迫频繁降速、变道,事故风险增加,极易引发追尾事故,其危害程度并不比“超速车”小,尤其是在有最低限速要求的道路上。由此可见,整治“龟速车”确有必要。这既是提升驾驶文明的需要,也是消除交通安全隐患的需要。

    当然,“龟速车”现象成因复杂,不妨分类处罚,以分类处罚体现宽严相济。对新手上路、对道路状况不熟悉、没注意到限速标识等情形,不妨只发短信警告,不扣分、不罚款;对分心玩电子设备、拨打接听手持电话等交通违法行为造成的“龟速”,则予以记分、罚款处罚。

    治理“龟速车”,还需从认知层面培育正确驾驶观。在驾驶员培训考试环节,可引导学员明确认识到,“谨慎驾驶”不等于“龟速驾驶”,过慢也可能违规;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与交通流保持快慢有序,既可高效利用道路资源,也是对自身与他人安全的保障,还是对公共出行权益的尊重。(何勇海)

当前:1版(2025年04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