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民操办婚丧嫁娶酒席时,乡亲们按照“一斤肉价随礼”,且每户仅派1人参加,不会给村民带来过重经济负担
● 倡导丧事简办“三个3”——白喜事安排3人主事;时间不超过3晚;费用不超过3万元
暮春4月,阳光温柔地洒在三湘大地。记者走进湖南省醴陵市白兔潭镇汆溪村,整洁的柏油路蜿蜒穿行,将白墙黛瓦的农家小院串联起来。村口凉亭下,几位老人惬意闲谈:“如今办白事省心又省钱,不用为撑场面四处举债。”不远处,“厚养薄葬新风尚,丧事简办是美德”的标语格外醒目,道出了村庄的治理密码,见证着移风易俗带来的深刻变革。
不久前,汆溪村一位老人离世,亲朋好友为其举行了简约的告别仪式。酒席上,香烟单价不超过30元,白酒单价不超过100元,这一简办举措为主家节省了2万多元开支。这种丧事从简的做法,赢得了村民们广泛称赞。
“床前孝子一碗水,胜过坟前万堆灰。大家早对红白事大操大办苦不堪言,超八成村民支持实施村规民约。”汆溪村党总支书记张申年回忆道。2020年,《汆溪村村规民约》出台,明确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并实行红白喜事报告备案制。有了统一标准,攀比之风没了,文明新风渐入人心。
汆溪村的转变,只是湖南省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一个生动缩影。4月29日,醴陵市举办推进殡葬移风易俗培训班,多地代表齐聚共话经验创新。近年来,湖南通过制度创新、文化浸润、群众共治,让文明乡风浸润千家万户。
在距离汆溪村130多公里外的株洲市茶陵县高陇镇龙匣村,村民操办婚丧嫁娶酒席时,乡亲们按照“一斤肉价随礼”,且每户仅派1人参加。“通常一斤猪肉价格十几元,不会给村民带来过重经济负担。”茶陵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甜甜说。这一做法在全县推广后,各村喜事新办、白事简办、人情适度的新风正气日益深入人心,还催生了众多移风易俗先进典型:高陇镇石冲村乡贤李才喜为儿子举办“零彩礼”婚礼;长兴村党员谭运生离世后,家属婉拒礼金……这些鲜活事例,彰显着文明新风的蓬勃力量。
在益阳市大通湖区河坝镇王家湖村,村支书张志高对过去大摆婚丧宴席的现象仍心有余悸:“哪家老人去世,酒席一摆数日,一天上百桌,仅吃饭就花5、6万元,再加上道场和歌舞表演,7天至少8万元,像个无底洞,榨干村民钱财。”为根治婚丧陋习、扭转人情歪风,大通湖区加强对“都管先生”(白事操办核心负责人)、“支客师”(红事操办核心负责人)的教育引导与管理服务,创新“双证双讲双控双评”闭环工作法。如今161名“都管先生”化身移风易俗“宣传员”“会计师”,为村民算“人情账”,发现违规苗头立即劝导,从源头遏制大操大办。
在邵阳市洞口县高沙镇,当地百姓用一种独特的方式铭记着移风易俗的约定。他们在制作操办白喜事需要的糯米糍粑和米花上都要写上“三三三”字样,提醒人们要落实在全县倡导丧事简办“三个3”——白喜事安排3人主事;时间不超过3晚;费用不超过3万元。洞口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唐煜说,全县将“三个3”纳入村规民约;党员干部带头示范;部门联动严管殡葬从业者;群众参与享积分奖励,构建起全链条治理体系。如今,“厚养薄葬”蔚然成风,减轻了群众负担,更夯实了基层治理根基,洞口经验还入选全国文明实践精品项目。
衡阳市石鼓区推行“白事报备”,规范操办流程;湘潭市湘潭县倡导“随喜百元礼”,抵制铺张浪费……从湘南到湘北,从山村到水乡,移风易俗的浪潮在三湘大地奔涌向前。“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的文明图景,正勾勒乡村振兴的绚丽底色。